蔣澤建
摘 要:高中數學屬于高考的基本科目,高中數學不僅能夠促進學生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的發展,同時對于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也具有積極的作用。要想使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有效提高,教師就要對教學觀念及時更新轉變,優化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切實提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提高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356-01
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把學生當做教學活動的主體,發揮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現階段,數學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優化數學教學效果,成為教學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課堂是數學教師的教學主陣地,教師一方面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數學教學任務,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課堂所學的內容,另一方面必須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挖掘學生的潛力。
一、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推動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是構成學習動機的重要成份,因而教師應積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好數學最好的老師。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教師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環境問題、治理垃圾問題、旅游問題等),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行為,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多數的課堂時間屬于教師,教學模式被簡化為“教師負責講課,學生負責聽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特別是對于表現欲較強的學生而言,這種沉悶的課堂教學氣氛會壓抑他們的個性;而對于本身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而言,刻板的教學模式不能起到增強學生自信和勇氣的作用。為此,在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開展互動教學,增加課堂教學的互動時間,讓學生有自我表達的機會。譬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述中都設置幾個重點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通過回答問題,增強學生自我表達的能力,鍛煉學生的膽量,從而使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逐漸變得自信和開朗。此外,為了減少理論性知識講述導致課堂氣氛沉悶的情況,數學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設置趣味性問題,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使他們在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吸收更多的知識。通過互動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會變得和諧、平等,學生會把教師當做自己的朋友,這種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發揮媒體優勢,借助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應用的廣泛性和嚴密的邏輯性,決定了數學是各學科中教學、學習難度較高的一門學科。在課堂教學中,要使每個學生都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教學實驗證明,豐富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多媒體,以它豐富、大量的內容性、高效便捷的實效性、簡易能動的操作性,對教學效能的提升和學生學習知識的掌握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針對課堂教學內容,選用適宜的教學資源進行知識點和難點的教學。一方面結合數學新課程教學可以增加課堂容量;另一方面,有些數學問題,教師用語言無法表達清楚的,就需要學生自己體會,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僅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認知心理和智力的發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借助多媒體可快捷、清晰、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進而發展思維、形成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四、落實實際,增強數學知識的“應用性”
數學作為理科類典型的科目,知識點比較抽象,導致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目前高中數學教學方法依舊是應試教學,主要依靠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然后記憶,最后不斷做題來達到學習知識的目的。但在新時期下,這樣舊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切實際,它無法發散學生思維,使學生創新學習方法,達到提升自己素質和能力的目的。因而,要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大膽創新教學方法,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自主探索、動手實踐、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師要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來開展教學,落實生活實際,增強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達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如研究分期付款中的有關計算這一課題時,教師就需要將知識點落到實際,安排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先弄清銀行的有關知識,了解三種付款方式(分期付款、一次性付款、公積金付款)的具體計算方式,然后讓學生整理資料并與同學交流、討論,最終使討論的結論與實際結果相符合。通過這樣的實際考察與交流討論,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強了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想要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就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加強師生間的溝通交流,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來,從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羊克正.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措施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0(11).
[2] 盧亞東. 新課標下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思考[J].華章,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