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文
摘 要:在數學教育中,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教師應從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入手,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真正把提高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落到實處,激發學生潛能。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358-01
高中階段的教育處于連接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過度地位。在素質教育如火如荼的推進過程中,如何在高中階段貫徹素質教育,無疑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而數學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主要課程,其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科學運算,文化傳承等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多年來應試教育的模式使這一作用的發揮受到很大限制。怎樣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充分發揮這一作用無疑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創新能力及其特征
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所謂創新能力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在數學教育中,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對某些定理、公式、例題的結論或其本身進行深人、延伸或推廣。
二、創新能力的培養
1、注重問題的教學,好的問題應充分體現必要性和實用性,能激發認知需求,好的問題能誘導積極探索,促進知識的深化;好的問題往往是新知識的生長點,內在聯系的交叉點,更是創新思維的啟動點;好的問題能促進學生展開積極的活動,從而獲得主動地發現機會。
(1)問題的來源及選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教師應指導學生:在預習中發現書本的問題,收集大家思考的錯誤問題,根據生活實際的需要所提出問題作為問題的來源。
(2)講究問題呈示方式。對于問題,教師應把它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最好能由學生根據情境自己發現問題,將發現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展示問題的過程,因為對一個人的創新能力來講,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3)問題的解決。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獨立操作(或思考)還是集體研究,或小組討論?是先獨立研究再相互交流,還是帶著問題看書自學?這與所研究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關。通常的做法,教師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活動,將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要充分發揮數學交流的教學功能,促進學生思維的交互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及時在學生活動過程中及問題解決后進行小結,將觸發思維的因素進行顯現,將引導思維的方法、策略進行提煉,讓學生分析把握,為今后創新思維打下基礎。
2、重例題的選擇及變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對教學中的例題的設計和選擇,要有針對性;要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要引導學生對原理進行廣泛的變換和延伸,盡可能延伸出更多相關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創設民主氛圍,激發主體能力是關鍵。學生主體能力的覺醒,意味著學生主動參與自身發展,以達到他們身心充分、自由發展的開始。學生主體能力的強弱,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其對自己身心發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發揚民主教學作風,創設和諧、平等的適學氛圍,激活學生的主體能力,強化學生的自主精神,就成為促成學生潛在的創新之火迸發異彩的必要先導,成為關鍵。基于此,在數學教學中,筆者認為應提倡如下做法:
(1)允許“插嘴”創新能力始于積極思維,始于質疑提問。插嘴是一種特殊提問方式。當學生不由自主地插嘴的時候,正是他觸發主體能力,積極思維探討,發現新知識、產生新思維的時候。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插嘴”,勇于質疑,師生合作,探求真知。無論課中、課后,學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義,使整個學習過程成為質疑解惑的過程。
(2)動手和動腦相結合腦手二者的相輔相成,能使大腦左右兩半球趨于階同活動,使兩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充分發揮并結合,這對激發主體性,培養創新能力,無疑是非常大的,“心之官則思”。思維是學習的基礎。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是十分重要的。
(3)釋放學生時間,拓延學習空間現在不少學校,課程從早到晚,作業又多得做不完,試問,學生還有什么主體性可發揮,有什么時間去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教育應以豐富多彩的課外話動為載體,離開了時間的保證,又哪里去尋找這樣的空間?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認真落實素質教育,扎實抓好課堂實效,把學生從“題海”之中解放出來,同時,也要指導學生科學運籌,高效利用時間,開展豐富多彩、自愿性、多樣性、靈活性創造性和實踐性有機結合的課外活動,拓寬教育領域。鼓勵學生擴大自己的活動領域,向社會實踐求新知,延展學習空間。
4、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強化好奇心,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精神觀察是人們全面、深入、正確地認識事物的一種過程,是學生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善于引導和啟發學生從熟視無睹,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發現新東西。這樣做不僅能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強化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與輻射。
在數學教學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沒有反思,專業能力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提高,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的學識和身心修養,掌握新的專業要求和技能,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斷總結,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才能與時俱進,全面開展素質教育。
總之,我們要在教學中樹立開放意識,把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從問題出發,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努力創設開放式的創新情境,建立一種互相尊重、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置身于一種敢于想象、敢于質疑、敢于標新立異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師生自我的充分發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