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君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大學英語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語言課程,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過于注重語言技能的提升,忽視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學生的人文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綜合競爭力,只有學生具備了足夠的文化背景才能學好英語。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缺少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本文將深入研究我國高職教育中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根據實際的教學提出改進建議,為我國大學英語的人文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教育;大學英語;人文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1-0232-02
21世紀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我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英語是我國大學的主要語言課程,英語教學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整體素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高職高專教育已經取得了巨大成果,高職教育已經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的專業人才。扎實的基礎知識是人才培養的根本,人文素質教育直接影響著人才的整體質量,高職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具備完整的人格與適應社會的能力,還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素質教育背景。本文將結合我國目前的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深入地分析大學英語中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與作用,并根據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問題與缺陷提出改進措施。
一、人文素質教育簡介
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多種文化現象,這些不同背景的文化現象統稱為人文,人類在人文方面的知識稱為人文素質。人文素質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個人的觀念、意識、人格、修養、感情、知識、行為等多種因素,人文素質是當代人才必須具備的重要內在品質之一。人文素質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1)人文知識。人類在人文方面所具備的基本常識稱為人文知識,包括地域風俗習慣、宗教禁忌等;(2)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類具備的思維邏輯,人文思想具有較強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區的種族具備不同的邏輯思維方式,影響人類思維方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地理環境、氣候環境、飲食文化等;(3)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研究人文思想的基本方式,嚴格意義上講,人文方法也是人類邏輯思維的產物;(4)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反映了人文思想背景下的價值觀、世界觀,是一個種族的精神支柱,涉及了民族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積淀等,同時,人文精神也是人文素質教育的核心。
人文素質教育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主要組成部分,人文素質教育涉及了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以及人文精神,人文素質教育是人類知識逐代傳承的過程,對學生內在品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使學生成為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高職教育中的大學英語人文素質培養,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還要求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思考人生價值與社會觀念,人文素質教育是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二、高職教育大學英語的人文素質教學背景
(一)社會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需要學生具備專業的知識技能,還需要學生同時具備較高的人文素質。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心理健康的教育,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培養的人才已經難以滿足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高職高專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大學英語的人文素質教學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層面,需要各個高校認真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以素質教學為核心,培養具備較高文化素質的綜合型人才,高職院校不僅僅是學生技能培訓的基地,其教育模式必須跟上社會的發展需求。總之,人文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未來數十年的發展趨勢。
(二)學生發展需求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人才就業市場競爭也已經白熱化,高職高專教育應該滿足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突出對學生綜合競爭力的培養。學生在就業應聘時,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英語知識與技能,還需要向公司展現自己的內在素質與潛力。大學英語是高職高專教育的必修基礎課,需要給學生提供英語學習的平臺,同時也必須滿足學生提供個性化發展的需求,人文素質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發展潛力,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三)教學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為了快速適應世界市場發展的需要,將英語作為高等教育的主要基礎課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高等教育的大學英語課程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我國現有的高職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社會人才的需求,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過于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導致教學模式發展緩慢,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缺乏應有的擴展性。大學英語的人文素質培養可以彌補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缺陷,實現教學發展的突破。
三、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的可行性
(一)激發學習積極性
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離不開相應的文化背景,語言本質上屬于交流工具,但語言習慣的背后卻是一個種族的文化,英語的教學必須結合歐美國家的文化背景。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文化的教學作用,將文化作為語言教育的載體,使人文素質滲透進入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擴展學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語言學習具有一定的人文特性,很多大學新生適應了高中的教學模式,難以及時轉變自身的課堂角色,導致課堂教學效率較低。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不同于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模式,學生與教師的課堂角色發生了改變,很多學生適應了“填鴨式”的英語教學模式,對教師依賴心理比較嚴重,需要老師總結出英語學習的知識要點,但高職大學英語應以實際應用為主。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可以擴展學生的語言知識面,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最大限度地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擴展教學內容
人文素質方面的知識可以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素材,我國高職大學英語教師已經具備了較高的綜合素質,但由于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教師的很多知識不能夠通過課堂傳遞給學生。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模式為教師提供了更好的教學平臺。課改后的教材增加了歐美國家的文化素材,教材的內容具有更高的趣味性與科學性,教師素質的提高與教材內容的擴展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四、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的改進措施
(一)調整課程設置
傳統的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以語言技能學習為主,教學目標不高,課程安排的課時較少,學生只需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與技能。但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需要通過課堂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需要安排更多的課時。與此同時,課程的教學內容也發生了變化,不僅涉及了傳統的理論教學,還需要將語言文化、民族歷史、地緣背景等多方面的基礎知識納入教學范疇。除此之外,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需要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改進教學方法
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項較多,主要包括: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生的價值觀培養以及教學內容的融合。(1)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必須做到以人為本,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對象,課堂上的所有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展開,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不同,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改進教學模式,通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探究式教學、分組式教學等,充分調動課堂氛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完成課堂角色的轉變,啟發學生對國外各種文化現象的思考;(2)學生的價值觀培養。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發展,教師成為課堂的主角,課本的知識成為學生心理上的包袱,學生難以具備批判性的思維模式。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必須為學生提供自由評價的平臺,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模式;(3)教學內容的融合,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是建立在傳統英語教學的基礎上,一方面需要教師發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將人文教育與知識教育進行有機地融合,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拓展學生知識的寬度與廣度。
(三)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人文素質,教師的文化積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審美觀。高職大學英語教師應該保持與社會發展的一致性,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深入貫徹落實人文主義教學觀,讓人文素質教學滲透進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大學英語教師是英語文化的傳播者,教師必須通過自身的文化修養感染學生,為學生展現英語文化的魅力。
五、總結
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人文素質教育將是我國高職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本文結合高職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深入地分析了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并根據實際的教學提出了改進建議,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國高職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曉蘭.高職英語課程融合人文素質教育的教學實踐探討[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2):77-81.
[2]田穎.基于“人文素質”教育理念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案例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22):137-138.
[3]于瀟宇.人文素質教育視角下的高職英語教師轉型發展[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8):140-142.
[4]陸艷,顧衛華.高職英語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滲透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