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 要:高中化學課程學習應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fā),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課前認真預習,課上專心聽講,重點記錄,自主提出疑問,課下獨立完成作業(yè)的良好習慣。本文主要對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提問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找到引發(fā)學生自主提問的具體策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化學教學;自主提問;課前預習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前提,任何一門課程都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探索和鉆研精神。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從學生自主提問開始;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增添學生提問的環(huán)節(jié)。
一、努力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都少不了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學習一節(jié)新內容前,要求學生認真預習、明白重點,在看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然后將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詳細記錄下來,以便課堂上向老師和其他學生請教。課前預習這一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學生學習、教師授課而言,都非常有幫助。學生只有養(yǎng)成了課前預習的習慣,才能知道問題所在,才會在聽課的時候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教師才會明白學生的疑問點,從而才能切實提高學習效率。
二、教師在課堂上設置小組討論和自主提問的時間
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教師在教授新知識時應采用高效的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小組討論這樣的探討活動等,讓學生彼此交流不同看法,將自己課前預習時整理好的問題拿出來,跟其他同學交換意見,然后得出答案。最后,每組提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問題,由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詳細講解,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教師也可以在做實驗的時候鼓勵學生自行提問,因為學生在實驗中免不了會遇到問題。學生的提問代表學生在思考問題,證明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所以,課堂上學生自主提問的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學生只有對課程內容足夠了解和熟悉的情況下,才能提出問題來,這也體現(xiàn)了課前預習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高中化學課本中有很多實驗的原理非常相似,比如,學生學習完蒸發(fā)和蒸餾之后,就會問:“老師,蒸發(fā)和蒸餾原理的不同點是什么?”教師解答:“蒸發(fā)的原理是加熱使溶劑揮發(fā)而得到溶質,而蒸餾則是利用加熱將溶液中不同沸點的組分分離的這樣一個原理。”學生恍然大悟:雖然都是加熱的過程,但是它們的原理卻完全不同。又有同學提出類似的問題:“老師,那過濾和萃取的不同之處在哪兒呢?”教師解答:“過濾是除去液體中的不溶性固體,萃取的原理則是利用同一溶質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其溶解度的差異來分離物質。”這兩組詞從字面上理解,其原理似乎沒什么區(qū)別;但在實際化學實驗中,其原理卻是完全不同的。學生如果不通過提問的方式請教老師,那么也許在考試的時候就會將它們弄混淆,造成失分的可能。所以,學生只有自主提問,教師才會明白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好化學這門課程。[1]
三、課后作業(yè)和問題講解
學生無論學習哪門課程,教師都會給學生布置課后練習或作業(yè)。作業(yè)是反映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對于化學課而言,教師除了布置相應的作業(yè)以外,還可以要求學生歸納記錄出在作業(y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在講新內容之前,可以先處理學生的作業(yè)問題,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教師再講解。這樣雖占用了一部分上課時間,但往往會比教師提問留給學生的印象要深刻;所以,教師應重視學生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適時對學生提出問題的表現(xiàn)給予表揚,鼓勵學生養(yǎng)成勤動腦筋和自主提問的好習慣。[2]
四、結語
總而言之,學習是不斷探索的過程,要求師生全力配合才能完成學習任務。整個學習過程,除了教師要做到盡職盡責外,學生還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課前按時預習,上課認真聽講,主動提出問題,課后獨立完成作業(yè)并對問題進行總結。學生要掌握每一節(jié)內容,對每一個知識點不斷鞏固和完善,并保持自主提問的好習慣,以達到全面提高成績的學習目的。學生的自主提問不僅僅適用于化學課程的學習,它可以運用到所有學科中,從而幫助學生學好各門功課。
參考文獻:
[1]徐慧貞.高中化學教學中引發(fā)學生自主提問的策略研究[J].化學教育,2014,35(19):36-39.
[2]程振國.高中化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初探[J].數(shù)理化學習,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