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內容摘要:小學生語文教學課堂情境創設是現代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創設的情境能夠幫助小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將原本乏味的語文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有助于幫助小學生理解語文知識。然而事實卻相反,現在很多小學語文課堂中小學語文教師創設的情境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說創設的情境脫離生活實際,情境創設過于形式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情境 設計
一、情境創設力求生活化、真實、自然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盡可能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真實的教學情境更加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小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下明白自己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增強小學生的主人翁地位。真實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因此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使之更加符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設置小學生能夠解決的語文問題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真實教學情境的功能。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應該呈現出多樣性,能夠激發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小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盡可能解決已經提前設置好的語文問題,這樣做能夠引起小學生的共鳴。
二、創設情境不能脫離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教師可以采用的情境化教學策略是根據教材中提供的參考素材,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考慮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實驗的方式,或者是化學史料或者故事的方式,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在實際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創設的教學情境是為了幫助小學生理解并且消化已經學習的語文知識,以便自己能夠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這樣做的目的是為教學服務,實現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最終能夠使小學語文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
三、小學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分析
作為情境教學的探索者,對它的認識是逐漸完善的。開始只是一般嘗試而已,但由于嘗試的成功,使筆者產生進一步實驗的愿望。通過實驗的進行,對情境教學的認識隨之加深。實驗由雛形到日臻完善,由局部到整體,認識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其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創設的情境的過程中要進行語言的訓練,利用情境進行語言訓練是英語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情境中,學生在情境中可以進行句型以及對話訓練,可以促使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
于是,筆者產生了一個設想:能不能把外語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方法移植到筆者們語文的教學中來,使小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不是那么困難、枯燥與苦惱?筆者作了這樣的分析思考:外語、漢語,都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這一共性就決定了兩者在教學上必然有許多相通之處。人們的語言源于生活,人們的對話也是在生活中進行的。孩子從學習牙語開始一直到學會說,這一過程中其實是沒有老師,也沒有教科書作為參考的,是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學會的。因此,任何一個人離開了生活情境,在孩提時代都不能夠學會使用語言,就是長大了也不能學好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借鑒外語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是可行的。
第二階段:帶入情境,提供作文題材。在第一階段獲得初步成功的基礎上,筆者又產生了一個新的設想。能不能運用情境教學解決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最感
苦惱的難題——作文。這是外語情境教學中沒有提及的課題。在此期間,筆者從筆者國古代“境界學說”中吸取豐富營養,使實驗進入“運用情境教學,提供作文題材”的新階段,情境教學真正走出了自己的路。在教學活動中實現情景交融,可以促進詞與形象的結合,使學生的思維與語言得到發展,幫助學生實現由使用內部語言向使用外部語言轉變,讓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能夠發散思維,能夠有東西可寫。比如說,筆者親眼看到過學生在大自然中表現出來的興致勃勃的樣子,能夠滔滔不絕講述很多內容。大自然的美好風景能夠留給學生很好的印象,能夠激發起學生對大自然的幻想。
第三階段:運用情境,進行審美教育。第二階段的成功,筆者發現在觀察情境中,情感對兒童語言所起的微妙而巨大的作用。讓情感參與學習語言的活動,
那些干癟抽象的文字符號一下子復活了,顯示出豐滿的形象。于是筆者聯系到語文教學的性質和任務,又一個設想逐漸醞釀成熟,即能不能通過情境教學,進行審美情感的教育,從而找到小學語文教學實行文道結合的突破點。因為小學語文教學本身飽含美感。目前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插圖,還有一些很優美的詩篇以及有趣的通話和包含著豐富哲理的語言。它們以優美的語言反映了自然美,社會美,乃至藝術美。由此可推斷,運用情境教學,讓兒童進入教材描寫的情境,便可引導兒童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體會、領略閃動在字里行間的審美形象,產生情感體驗。
(作者單位:山東新泰市青云街道明珠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