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海
摘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講授模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他們的思維方式,提升他們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能力,更能順應當今世界信息化高速發展的趨勢。在應對信息化時代的挑戰時,所有教育學者、老師、學生都應該以長遠的視角正視現代教育講授教學的問題。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 高中數學課程 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講授教學密不可分,如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圖文并茂,力求形象生動。與此同時,傳統教育漸漸顯露出講授教學的各種弊端,不利于學生日常學習的全面發展,這就對傳統教育的改革提出了較高要求,也是勢在必行的一項改革。目前形勢下,高中數學的教育現狀問題仍然不容忽視,改革存在重重挑戰。
一、國內外關于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現狀
1.國外的整合現狀
美國面向21世紀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中應當使用技術來輔助所有學生學習數學,為科技化應用數學做好理論準備。他們給予在職教師進行技術培訓,建立老師服務網站,鼓勵老師有效應用教育技術,輕松自如應用電腦對學生進行教學。另外,自主開發相關學習信息技術的教材資料。美國的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程度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名列前茅的,且實至名歸,現代信息技術滲透在實踐講授教學的各個環節,互聯網在數學課堂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日本課程標準提出講授教學過程中注重應用計算機、計算器等儀器,提高講授的教學效果、學習效率,為科技應用的發展奠定雄厚的數學實力基礎;澳大利亞規定將計算機技能納入教學技能,利用互聯網進行評估教學;英國在研究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研究中發現,信息技術漸漸成為了數學講授教學的重要技術能力;德國開設信息學必修課程。
2.國內的整合現狀
改革綱要指出,必須廣泛地普及信息技術的使用,增進信息技術與各門學科的互動整合,豐富教學內容的講解形式、學生的學習體制、師生的互動方式,改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潛在力量,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在包括教育行業在內的各個行業中深入發展,帶有目的性的培養高素質人才。我國教育學者將整合情況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封閉式整合、開放式整合和全方位整合,即以知識為中心、以資源為中心、更系統研究漸進式整合的方式推動教育的變革。
二、現代信息與高中數學課程教學整合的重重困難
自教育部提出“班班通”的要求之后,目前調查結果顯示,信息化教學環境基本上在全國范圍內完成了,但是,相應的應用水平并沒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國內教育系統的本質雖然仍然在不斷的改進之中,但是依然處在“重知識輕素質”的應試教育階段,全國范圍內,大部分農村高中多媒體設施配置不全面。目前,教育學者根據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程度,將漸進式發展的教育變革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計算機輔助教學階段。老師可以利用其編輯動畫、速算等方式輔助教學,更多的教育學家認為,雖然現代信息技術硬件環境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但是高中數學老師的教學依然停留在計算機輔助教學階段,只是借助計算機將更豐富的信息直接傳輸給學生,即使準備了上課所需課件,只是走形式般念念,為節省時間將教材內容直接輸送到計算機上,技術水平不高,更有老師認為計算機教學設計環節麻煩、備課效率不高而選擇不使用計算機教學。
第二階段,是計算機輔助學習階段。其核心價值在于利用計算機幫扶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若多媒體等基礎設施得不到全面配置,將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只有少數學生能夠積極利用網絡系統,查詢相關資料,使用各種數學工具,具備獨到解決問題的素質,大部分的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即使聽說過幾何畫板,鮮少有人自己操作加以了解。
第三階段,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階段。這種信息教學環境,既突出老師的引導作用,又體現學生的活躍度,激起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高中數學本身就是讓學生倍感壓力的學科,由于學習方式的差異造成成績千差萬別,老師是否對計算機教學持有躍躍欲試的心態,學生是否敢于親歷數學實驗與操作等問題,都是擺在教育變革面前的難題。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過程中的關鍵事項
1.高中數學課程中可以加以利用的信息技術工具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可以利用到的軟件工具非常豐富,如幾何畫板、Microsoft Mathematics、科學型計算器、TI圖形計算器等。有的學校還可以組建數學實驗室,給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數學體驗的信息化環境,借助軟件工具可以演示解決函數、立體幾何、統計學、圓錐曲線等多方面的難題,促進教育體制的變革。
2.切實提升老師課堂講授的質量
廣義上講,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渠道依然是學校課堂,信息技術提供了更豐富的數學課程資源,數學老師的教學方式愈要迎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愈要開發這些數學課程資源,這就考驗了老師意識上與能力上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實際參與數學實驗,引導學生的實踐與探究活動,不單純注重學習結果,更幫扶學生關注學習的過程。因而,需要制定相關政策扶持學校的多媒體教學,重視對老師的培訓。
3.加快轉變學生的思考方法
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整合的教學模式,可以漸漸擺脫灌輸式教學方法,發展學生只是聽從老師教學安排向自主分析研究的轉變,培養學生感性思維的習慣,在學習高中數學知識的同時,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直至解決問題。為順應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就要求學生認識到學習計算機技術就如同學習生活技能一樣重要,幫助學生發現自主學習的意義,激發學生完成富有挑戰的學習內容。
4.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的充分整合
漸進式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就是將老師執行的一般歸納總結以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注入實驗、討論、合作等環節,使學生成為講授教學過程中的的活躍參與者,培養其獨立思考、團結協作的能力,改善學習氛圍。其次,一旦老師現代信息技術水平發揮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借鑒國外諸如遠程教學、視頻互助等模式,在意識上與能力上支持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的整合,保障整合的深層次發展。
四、總結
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的整合,需要遵守教學的必要性、平衡性、實踐性、實用性和廣泛性,實現學生由被動向主動學習的轉變,更好地學好、用好數學。實際講授教學中,這種整合模式依然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亟待我們更深入地研究與實踐分析,避免整合過程的盲目性,敢于應對整合中的問題,在實踐中找出解決方案,促進高中數學課程改革的順利發展。我們也相信,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通過教育學者、老師、學生的不懈探究與實踐,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會取得驕人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林子彬.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4,(62):61.
[2]葉志浩.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2,(17):24.
[3]沈瑜.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15,(04):73.
[4]佘友生.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J].語數外學習,20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