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穎
摘 要:根據有關調查的資料顯示,當前我國小學生應對各種挫折時的能力較差,面對挫折時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有待提高。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內逐步的推行,小學體育是培養學生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課程,小學體育的教學自然也受到眾多專家和學者的關注和重視。小學生處于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抗挫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生體育教學中的抗挫能力培養進行了認真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體育;抗挫能力;培養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022-0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現在很多家庭里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備受父母、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寵愛,使得孩子出現缺乏意志力培養的眾多問題。小學生處于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抗挫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本人帶著這個問題特參加了《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抗挫力的實踐研究》科研課題,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實踐收益很大,下面就這一問題探討如下。
一、當今小學生的心理特征
當今的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中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沉浸在“四二一”溫暖懷抱之中,充滿了溺愛、遷就、包辦代替的氛圍,是在“蜜水”中泡大的一代,很少飽受挫折的滋味和失敗的痛苦。因此,很多都具有爭強好勝、個性十足,卻經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擾的脆弱的“蛋殼心理”,他們更容易在生活上、學習中遭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的環境或受到批評,往往會采取過激的行為:或攻擊,或自責,或放棄追求,甚至出現輕生行為,缺乏堅強意志、吃苦耐勞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承受能力較差。小學生從入校之日起,就頻頻面臨著考試、師生關系等諸多的壓力。尤其是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長,獨立自主意識逐漸發展,在他們不斷向周圍生活環境進行自主探索時,會與周圍的環境發生各種矛盾,難以避免地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如何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健全的人格、健康心理教育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品質,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二、受挫后的反應
1、異常暴躁。攻擊是挫折的結果,由于挫折的存在,會引起某種形式的攻擊行為。比如學生在籃球比賽中輸了,部分觀看的學生就會因挫折產生憤怒的情緒,會對造成失敗的關鍵人物和事物進行攻擊,如罵他們沒有用或者裁判不公平,向場內投擲瓶子等物品。
2、憂郁低落。在體育活動中,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失敗或跟不上集體配合的要求經常遭受同伴們的指責,也會慢慢地失去信心,在情緒上出現不穩定、憂慮、焦急現象,但是他們一般不好意思跟別人說,而是經意志力壓抑憤怒的情緒,在表面上出現一種無動于衷的態度,而內心又很在乎別人的評價,長期壓抑欲望、情感和思想,轉入個人潛意識中,就會變得非常的敏感與脆弱,有損身心健康。
3、掩飾逃避。個人不敢面對自己遇到的挫折情景,就產生逃避。體育教學中的考核、達標無疑是對身體素質差學生的一種考驗。如跳遠、400米跑等項目對肥胖兒童學生來說,是一種難以達到要求的困難項目,長時間的努力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就會在上體育課的時候以身體不舒服等各種理由為自己的逃避掩飾。
三、培養抗挫能力的措施
1、使每一名體育教師重視對學生抗挫力的培養。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體,負責對每一位學生的教學工作。因此先使教師重視培養學生抗挫力的重要性,才能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幫助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抗挫力,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教師通過講解和動作示范,就會讓學生產生對運動的熱愛,同時在運動中也極大地提高了抗挫力的鍛煉,還通過運動培養了堅韌的體魄,鍛煉了心智,也豐富了學生的人生。
2、培養小學生的抗挫意識。小學生因為心智尚未成熟,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會更容易產生意志消沉和無所適從。目前我國小學生自殺的案例近年來不斷增高,這就凸顯了當前孩子抵抗外界壓力的能力明顯偏低,甚至幾乎沒有,從而當面臨壓力時,往往采用極端手段。因此,對于小學體育課程的開展,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小學生的抗挫意識,提高小學生的意志力。每個小學生所能承受的困難抵抗力不一樣,心理素質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面臨困難時做出的行為表現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師應當針對每一位孩子的特點積極幫助學生尋找各自原因,并根據原因進行適當調整,以更好地應對挫折。這樣可以不斷強化學生的抗挫能力。如在足球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生在傳接球的簡單動作中沒有做好,看著別人的準確傳接球,更容易產生挫折感,導致不自信,從而越來越不敢做動作,甚至認為自己不適合這項運動從而放棄。對此,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如傳接球的動作再規范一些、準確性再提高一些等等。
3、通過體育實踐培養學生的抗挫力。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如何,需要通過體育實踐來證明,這不僅對于學生抗挫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為小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這對于其增強信心、強化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如在接受足球訓練后,教練帶隊參加區小學足球比賽,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安排其相對位置,有些學生善于進攻,有些學生善于防守,有些學生體能較好,可以大范圍跑動。在比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優勢和缺點進行定位,并對學生的比賽過程進行詳細觀察和分析,記錄每個學生在比賽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長處和不足。對于長處要不斷強化,而對于不足在以后的鍛煉中加以改進,以促使其更好地應對足球比賽。通過開展體育實踐,可以促使學生在比賽中感受競爭,強化抗挫折意識,不斷總結應對策略,以提高抗挫能力,最終達到強化學習效果的目的。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實施挫折教育,有著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因為體育本身決定了人們在從事的過程中必須克服各種挫折和失敗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強。因此,在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施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適度的挫折教育,并及時把握和調整學生受挫后心理的自我調整和自我建設,科學合理地實施挫折教育,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體魄強健、堅忍不拔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