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素惠
摘 要:教學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教學要成為一門藝術,就必須要不斷地對教學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然后加以改進。新課程實施過后,高中英語教學新課改從迷茫到目前的深入發展,這就是一個許多英語教師不斷反思的結果。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新課程中英語教學進行了相關反思。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實踐;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126-01
教學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教學要成為一門藝術,就必須要不斷地對教學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然后加以改進。新課程實施過后,高中英語教學新課改從迷茫到目前的深入發展,這就是一個許多英語教師不斷反思的結果。高中英語進行新課程改革過后,筆者積極進行地對自己進行新課程“改造”,積極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之中,學習新課程理念,運用新課程教法。經過這幾年的實踐,筆者對高中英語教學進行了很多反思,總結如下:
一、英語教學的改革是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變革
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變革。首先是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變革。教學方式由原來的傳授式逐漸變成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式、自學式、互動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原來的被動接受式逐漸轉變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式。教學策略有原來的布置鞏固練習到布置鞏固及預習:每堂課結束前布置下一節課預習內容。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傳統教學模式時而出現在新課改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任務是傳授知識,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即充當了控制者、評估者和組織者,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造成學生被動學習。因此教學耗時多,收效低。例如在語法教學方面,傳統的語法教學以教師的傳授為主,往往是教師列舉句型,告訴學生屬于什么語法現象,它的結構是怎樣的,然后出若干練習題,學生做對了就算學會了。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依賴的狀態,沒有體驗,沒有問題,沒有思維活動。新課程要求語法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為主,杜絕單純傳授、講解的做法。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從“教學”變“導學”,教師應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如何“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引導學生借助各種工具書和利用平時所學的各種學習方法,靈活解決問題,形成知識社會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學能力、及各種能技,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英語新課程要圍繞“指導學生”為主
新課程主張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必須要樹立新的學生觀。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系。過去我們教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新課程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愿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教學中圍繞“指導”兩個字,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充當引導者,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獲取知識。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為主,教師的作用是負責組織、引導、幫助和監控,引導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促進其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建立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課堂環境。追求學習結果轉向追求學習過程,真正把學生當成獲取知識發展自我的主人。
三、重視語言知識的教學,實事求是
重視語言知識的教學,實事求是,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包括記的習慣、讀的習慣、寫的習慣。其次是要在教學中貫穿交際運用的原則。某個著名的語言學家說過:“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c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在筆者的教學中,非常重視運用交際原則。筆者是這樣做的:
1、課前三分鐘英語交流對話
在上課前三分鐘,筆者總是和我的學生進行約三分鐘的英語對話,以培養英語課堂交際氛圍。如一進課堂我說:“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 Its fine today, isnt? / 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課問:“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weekend?”學生會做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對話,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2、堅持小組“on duty”
所謂的小組“on duty”,就是每天英語課都有一個小組“on duty”。這個小組在課前要組織學生代表上臺作“duty report”, 具體是讓當天值日小組分別在講臺前向同學們介紹當天日期、天氣、出勤等情況,也可以讓他們講故事,并允許他們隨意挑選同學回答問題。每個小組負責一天。由于幾乎每天都有英語課,加上是小組合作的形式,極大的調動了學生“duty report”的積極性。
3、排練英語劇
為了落實交際原則,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以及應用能力,我還經常組織學生排練英語劇,然后在班上演出。通過英語劇,學生在劇中既有了角色的扮演,還鍛煉了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應用能力以及英語交際能力。
四、要注重教學評價方式的變革
新課程的改革還包括評價方式的變革。教師要注重研究評價方法,提高評價能力,評價與教學融為一體,有利于促進教學,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要妥善結合。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興趣、態度、參與活動程度做出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嘗試給以激勵。
總之,英語教師要把自己的英語教學能力從技術變成藝術,就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在多年的英語教學中,筆者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進。領會教學的藝術,是我追求的英語教學境界,我將在不斷反思和實踐中提高自己,不斷朝我的目標邁進。
參考文獻:
[1] 李 麗,高中英語教學理念探究,[J].教學探索,2013.(2)
[2] 吳 漢,高中英語教學方法的反思,[J].教育,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