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兵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農民到城市打工,于是把孩子委托給自己的父母或者親戚照看,就形成了大批的留守學生。這些留守學生由于缺少父母的監管與教育,在學校違反紀律,學習成績不好,成為學困生,因此,留守學困生也成為當前農村教學的一項棘手問題,這需要教師、家長給予這些留守學生更多的關愛和幫助。
關鍵詞:留守學生;學困生;因材案散;真愛教育;家庭教育
關愛留守學生是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留守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教師、家長應該給予這些留守學生更多的關愛和幫助。針對留守學困生的教育教學問題,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幾個轉化的辦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弊鳛榻處煟貏e是班主任,應該更加關心留守學生,用教師的納新與細心,給留守學生鼓勵和幫助,讓這些學生感到教師的溫暖與呵護,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收到轉化農村學困生滿意的效果。
一、留守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地打工,缺少與孩子的接觸,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養,致使學生貪玩不做作業,產生很多不良的壞習慣,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成績直線下滑,于是在學校便成為學困生。
二、拉近師生距離,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學困生都或多或少地有自卑心理,他們往往不善于交流,不愿意與人進行交往,性格比較內向,常常表現出自我封閉,缺少家庭的溫暖而讓他們感到被冷落、被遺棄。因此,教師要主動接觸他們,多于他們交流溝通。教師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關心他們、愛護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在時時刻刻地關懷自己,慢慢地學生就會把教師當成知心朋友,將自己的心里話傾訴出來。教師了解了學生內心的想法,有利于引導學生,對癥下藥,從而消除學困生的自卑心理,使他們快樂學習。
三、針對農村學困生要因材施教
留守學困生所形成的原因不同,教師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從而達到轉化效果。對于班級中的學困生,教師的引導要循序漸進,如果要求與優等生同步的話,會給學困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在學習上產生畏懼感,不僅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甚至會不做作業,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困生放低要求,找一些容易完成的作業。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慢慢地學習成績也就跟上來了。
四、通過班級優等生轉化學困生
教師轉化學困生的力量是有限的,這就需要教師通過班級中優等生的帶動來轉化學困生。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優等生與學困生劃分一個學習小組,實行以優帶差,以優促差,讓學生學會相互幫助,相互溝通與交流,取長補短,進一步促進農村留守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五、用真愛教育引導留守學困生
愛是教育的基石。對于長期生活在“孤獨城堡”中,父母“關愛缺失”的留守學困生,愛是他們最缺乏的,所以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把“關愛學生”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把留守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創新思路,積極探索,注重從平時的生活細節、親情體驗、心理教育等方面加強教育引導,力爭讓每個學生找回親情、找回快樂,健康成長。
六、實施激勵評價
留守學困生,缺少父母關愛,缺乏家庭溫暖,他們的挫折多于其他學生,他們的寂寞多于歡樂,但是這些缺點并不能掩蓋他們的優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教師要善于發現留守學困生的優點,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挖苦;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心。
七、盡可能地發揮家庭教育的力量
首先針對留守學困生的特點和需要,根據他們的校內外表現,盡可能地讓學生與父母常聯系,每月定期通電話,讓家長對孩子進行“電話教育”;其次,利用“五一”“十一”、春節等學生家長返鄉的機會約父母面談,使這些父母較為詳細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進行短期的家庭教育;最后,定期家訪,定期舉行監護人座談會,交流管教“留守兒童”的經驗教訓,相互溝通交流,共同制訂教育策略。
總之,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精彩的可能性,關鍵在于我們要在最合適的時候,用最恰當的方式,牽著他們的手。我們也要學著欣賞美,學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在給孩子們締造成長的“精彩”中,我們也把自己帶進了幸福的教育“天堂”。作為班主任要多關心孩子,而作為農村班主任更要多關心留守兒童。盡量做到給留守學困生更多的愛,讓愛滲透他們的心靈,溫暖他們那顆冰冷的心,讓留守學生不再“留守”。
參考文獻:
[1]夏新鳳.淺談如何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J].小學教學參考,2007(24).
[2]錢冬秀.怎樣做好“學困生”的轉變工作[J].時代教育,2014(2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