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云
摘 要: 陶行知早年就提出:手腦并用、教學合一,實行“六大解放”,即解放腦、手、眼、嘴、空間和時間。這一理念雖是針對當時封建傳統教育弊端提出的,但對今天的幼兒科學教育仍有很大啟示。
關鍵詞: 陶行知 六大解放 幼兒教育
自主探究是幼兒學習科學、培養科學素養、體驗科學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在傳統的科學教育中,由于受接受式教育觀的影響,教師一般采用“講解演示——告知結果——反復訓練——記住結果”的教學模式。這種接受式教學,把幼兒看成知識的容器,幼兒很少有參與思考、探究的余地,迫使幼兒依賴教師,失去了自主性,同時扼殺了幼兒的創造性,不利于幼兒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中該如何更好地發揮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作用呢?筆者認為,如果能在科學活動中貫徹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主張,就能很好地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
一、解放頭腦,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
陶行知先生認為,兒童的創造力常常被固有的迷信、成見、曲解、幻想層層裹頭布包纏起來。我們要發展兒童的創造力,先要把兒童的頭腦從那些世俗的東西中解放出來。
首先,在科學實驗的過程中,老師應該任由孩子去玩,不要加以禁止,否則會扼殺孩子探究的欲望。例如科學游戲“影子在哪里”這一活動就深受幼兒的歡迎,在游戲里,幼兒探索了“我們的影子是怎樣的?”“早上、中午、傍晚時分的影子又是怎樣的?”,并親身體驗了“光和影子”的關系。游戲中,幼兒積極動腦,創造了多種方法捉影子。既玩得愉快,又滿足了身體運動的需要,還從中產生了新的疑問摘 要: 陶行知早年就提出:手腦并用、教學合一,實行“六大解放”,即解放腦、手、眼、嘴、空間和時間。這一理念雖是針對當時封建傳統教育弊端提出的,但對今天的幼兒科學教育仍有很大啟示。
關鍵詞: 陶行知 六大解放 幼兒教育發現了新的問題“為什么會產生影子呢?”,產生了操作實驗“光和影子”。通過這一活動使幼兒發現了影子是光被物體擋住以后才有的,而影子的變化同光線的位置和距離遠近、有密切的關系,從而使幼兒獲得了科學經驗,并發展了智力和好奇心。
二、解放孩子的雙手,發展幼兒“做”的能力
陶行知認為手的解放本來是人類進化的關鍵環節:“人類自從腰骨豎起,前腳變成一雙可以自由活動的手,進步便一天千里,超越一切動物。”在平時幼兒的動手操作過程中,幼兒自身對做的“過程”比對做的“結果”更感興趣,動手做的過程給幼兒帶來極大的滿足感。我們應當看到幼兒的許多創造行為就表現在動手創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更多地關注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而不是結果,這有利于增強幼兒再創造的信心。為此,教師要多對幼兒說些支持鼓勵的話語。例如在蒙臺梭利實驗室里,聽到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慢慢來,總會越來越好的。”如此營造了良好、寬松的心理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孕育的創造幼苗定會茁壯成長。
三、解放眼睛,讓幼兒善于發現周圍的科學秘密
陶行知極力主張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陶行知說:“小孩不視便是瞎孩子。”“我們要想創造新民族,只能提倡科學地看。”幼兒園教師是一切活動的創設者,其主要任務在于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認識事物,并不是一味地牽著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的。首先,教師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在幫助孩子確定了觀察對象之后,要鼓勵孩子留心觀察到底,不要輕易轉移目標。其次,要有順序、有步驟地觀察,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里到外等。再次,要從多角度觀察事物,培養孩子創造性的觀察方法。最后,注重同一事物、不同事物的比較,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
四、解放孩子的嘴,讓幼兒大膽地問
陶行知認為:“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問題是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先決條件”,只有心中有了疑問,幼兒才會有主動探究的動力。在“倒在地上的水到哪兒去了?”的主題研究活動中,當我將一盆盆的水倒在不同的地方時,十分夸張地睜大驚奇的雙眼盯著倒了水的地方,引發了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他們不斷在問:“水倒在這塊地方消失了,為什么呢?”此時的他們,有了求知的需要及欲望,這便是進行主動建構的良好開始。作為老師,我并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將問題反拋給幼兒,以此將幼兒的學習思路從想“直接從老師那里獲得答案”引導到“通過自身的探索找到答案”,讓孩子感到你對他們提問的重視、贊賞和鼓勵。當幼兒提出一個問題時,無論你是不是很忙,知不知道答案,都不要斥責或回避、岔開他們的問題,應為孩子們創造鼓勵提問的氛圍,使孩子們感到自己能提問,可以提問,有權提問,這才是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所追求的真正價值。
五、解放孩子的時間和空間,提供幼兒科學探索的條件
陶行知先生認為:創造需要廣博的基礎。解放了空間和時間,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以發揮其內在創造力。在科學活動中,幼兒在探索事物的時候,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的探索時間,為他們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如在科學活動“什么東西有彈性”中,我與孩子們收集了大量有彈性的東西:橡皮筋、彈力球、手表鏈、彈簧、布條、氣球等并將這些東西投放在探索區,孩子們在角區中玩得津津有味,并主動尋找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有彈性,討論這些東西的用途。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各種材料進行活動,孩子們在動手操作、自由探索的過程中,興趣和熱情得到了滿足,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改變了以往以聽和看為主的傳統式教學方法。
科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科學是探索的過程。走進幼兒園,向幼兒進行科學教育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是幼兒發展的需要。綜上所述,陶行知先生創造教育思想在現代幼兒科學活動探索中有著很高的借鑒價值。我們堅信,只要教師能認真研究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思想的內涵,結合當代幼兒的實際靈活運用,就一定能發揮好科學活動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整體功能。
參考文獻:
[1]王益紅,主編.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2005.
[2]李倩,主編.插上科技教育的翅膀[M].學苑出版社出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