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芳
摘 要:以“學困生反復的成因及轉化策略”為主要研究對象,首先闡釋這種現象的成因,然后分別從家校合作、心理輔導以及教學創意三個角度探討具體的轉化策略,以幫助學困生真正意義上的走出“學困”。
關鍵詞:學困生;反復;心理輔導;轉化
中圖分類號:G442;G6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9-0016-01
對于教師而言,為了讓學困生的轉化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須正確且積極地看待轉化過程中出現的反復,不能因為無法立竿見影而對學生失去信心。同時,教師更需要仔細挖掘出學困生反復的原因所在,找到破解的方法,幫助學困生真正意義上走出“學困”。
一、學困生反復的成因分析
首先,從家庭的因素來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都具有的一種殷切想法。因此當子女出現學困問題時,他們可能會一時間難以接受,或出現焦躁表現,或采取一些會對子女帶來傷害的行為,而這些都無疑會為子女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不利于他們學困問題的解決。此外,學生正處于心理稚嫩期,很容易因無法得到家長理解而出現叛逆、自卑等不良情緒,這也是學困生反復的一大原因。學生學習差時,家長會喪失信心;學生學習進步了,家長就會放松管理,以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其次,從學校因素來說,其單一的評價體系,讓成績成為檢測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很多學生雖然其他方面表現得較為優秀,但是因為學習成績并不理想,同樣被學校、被老師視為“后進生”和“學困生”。這種類型的學生,其自信心和學習態度原本就比其他類型的學生要弱,當其真正意義上用心、努力去改變學困的現狀時,卻因為成績收效甚微而遭到否定,學困反復就成為了一種不可逆的趨勢。第三,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說,反復現象充分說明其性格和態度上缺乏恒心、缺乏毅力。擁有這樣心態的學生,即便教師、家長傾盡全力,也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其學習狀態,使之養成良性的學習習慣。這樣,他們在時而積極、時而積極的波動往復中,很難徹底走出學困的陰影。
二、學困生反復的轉化策略
(1)家校合作,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困生的出現以及過程中的往復是由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從客觀因素來說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就是家庭與學校。因此,要想實現對學困生反復的轉化,就要構筑起家庭與學校相互合作、相互溝通的橋梁。教師要負責仔細觀察和考量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課堂上的習慣以及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基于此給家長提出一定的建議。讓家長成為學生課外時間的輔導者與監督者,真正意義上促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二者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家中也能感受到學校的規則性,在學校當中也能感受到家庭的安逸感,使之在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當中不斷受到熏陶,樹立起越挫越勇、永不后退的精神。
(2)心理輔導,樹立學困生的自信心。從本質上來說,學困生反復現象的出現意味著一個前提,就是學困生愿意被轉化、主動想要去轉化。也就是說,學生想要提升自身的學習成績、改變自身的學習狀態,才會對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反復狀況耿耿于懷。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家長也好、教師也好,首先,要從肯定的角度認可學生的付出、肯定其態度,同時要從心理輔導的角度對這一類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與肯定。當前,很多在成績上不能夠吸引人、不能博取關注的學生在學校當中長久處于缺乏關懷、缺乏溫暖的狀態,甚至在家庭當中也會遭到父母的鄙夷,沒有人會對他們小小的進步給予肯定,也沒有人會對其瑣碎的努力給予關注,長久以來的被忽視,是導致其自暴自棄、生成學困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成績并不是衡量一個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但是在應試教育環境下,太多人將其作為評價學生前途與能力的唯一準則,因此當學困生出現反復時,教師也好、家長也罷,更需要從其他側面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及時轉移因為反復而產生的消極情緒,為其從其他方面樹立信心。需要注意的是,一味地指責和錯誤渲染不僅會打擊學生的信心,更會導致其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和家長所講的道理、所灌輸的思想,依舊我行我素、充耳不聞。所以,教師應當從心理學的角度找到其學困的癥結所在,找到其自信心難以樹立的原因所在,采取靈活的方法對癥下藥,才能進一步生成學習的上進心。
(3)教學創新,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激發學生產生學習動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采取有效的策略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用足夠的動力支撐自己不斷學習新知識、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困生在其他方面的興趣愛好和優勢特點,體現出個人的組織能力、活動能力甚至是活動能力,使其在收獲掌聲和認可的過程中逐漸打開自身被束縛的心靈、被壓抑的學習情感,幫助其實現對于學習興趣的遷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困生的反復是一個亟須家長和教師共同關注、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有所改變的問題。而對于處在學困境地當中的學生而言,需要不斷樹立自身的自信心、積極樂觀地面對提升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挫折和困難,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進而轉變學習態度,最終實現學習效果真正意義上的提升,更好地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馬艷云,劉祖艷.小學學困生轉化的實驗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12).
[2]劉江華.后進生的“反復”及其轉化策略[J].江蘇教育,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