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冬婧
摘要:在當前社會中,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但與此同時,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更大的損害。隨著環境問題的不斷加深,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為了對環境進行更為有效的保護,我國相繼出臺了很多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實際執法的過程中,往往會遭遇到很多方面的阻力。基于此,本文對環保執法中遇到的阻力進行了分析,進而探討了幾點有針對性的對策,以期更好的推動我國環保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環保執法;阻力分析;對策研究
前言: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犧牲環境利益是一種十分不健康的發展模式。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對于環境問題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國家針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制定和頒布了很多相關的法律和法規,但是在實際執法的過程中,時常會受到很多阻力,因而難以有效的開展環保工作,環境問題也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長此以往,必然會對經濟發展造成反作用。因此,必須對環保問題給予更高的重視,確保環保執法的有限開展。
一、環保執法的阻力
(一)制度阻力
在環保執法當中,必須以相應的法律體系為基礎才能夠做到有法可依。但是隨著經濟多元化的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復雜,現有的法律體系難以進行有效的應對。具體來說,在現有的法律體系當中,對于一些特殊的環境問題,仍然屬于真空的狀態。同時,法律中對于一些問題的規定和說明較為概括,不夠細化,因而可操作性較為有限[1]。在環保的規章、法規、法律之間,甚至會出現不協調的情況,對于環境違法行為,也缺乏大力的懲處,震懾作用不足。
(二)觀念阻力
從建國初期以來,由于我國經濟十分落后,因而在各級政府部門中,發展經濟始終是最重要的任務。長此以往,由于一味的注重經濟發展,因而沒有形成良好的環保觀念,地區政府為了發展本地經濟,甚至時常忽略環境問題,對于招商引資的企業,有時也會對其污染環境的行為加以縱容。此外,很多企業、個人也缺乏良好的環保觀念,在日常的生產和生活中,不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從而造成了很多環境污染的情況。
(三)利益阻力
在環保執法的利益阻力當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之間的財稅利益分歧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因此,地方政府為了增加地方的財稅收入,對有污染的企業會進行包庇和扶持,投入在環境治理方面的財政資金更是少得可憐。同時,地方政府和企業由于在利益方面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會對污染企業的污染行為加以縱容[2]。此外,一部分政府官員為了自己的政績考慮,在職期間內以為追求經濟發展,因而忽略了環境保護的問題。
(四)體制阻力
在環保行政體制中,主要包括設置主管機構、分配管理權限、劃分職責范圍、結構運行、機制協調等。在環保執法的過程當中,環保行政體制會對其產生有效性、長期性、根本性的影響。因此,環保執法的效力必須以完善的體制為基礎。但是在實際情況下,由于環保行政體制的不完善,在環保執法的過程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阻力,例如缺乏完善的環保執法監督機制、沒有設置合理的環保執法機構等。
二、環保執法的對策
(一)加強制度建設
針對當前我國環保執法中遭遇的阻力來看,要想進一步提高環保執法的效果,加強環境保護,首先就應當加強制度的建設對現有的財稅制度進行改革,使環保執法能夠擁有充足的資金保障。在考核官員的過程中,應將環境責任制融入其中,對環境責任追究制度,要進行嚴格的執行。此外,對于排污權交易制度,也要進行不斷的優化與完善,從而讓環保執法能夠在更加完善的制度下進行。
(二)提升環保觀念
在環境保護當中,環境執法畢竟屬于一種強制性的措施,要想真正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單單依靠外界的監督和強制管理是遠遠不夠的。政府、企業、個人等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環保觀念,充分認識到良好環境的深刻意義。在日常的行政、生產、生活當中,應當注重自身的環保行為,從點滴做起,將良好的環保理念深入自己的內心,由內而外的對環保問題加以重視。
(三)完善法律體系
完善的法律體系是環保執法的重要保障和依據。因此,我國應當針對當前社會中的環保問題,以及環保執法中存在的阻力,制定新的法律,對法律法規的空白進行填補[3]。在規章、法規、法律之間,進行更為有效的統籌和協調。對于環境法律的可操作性,要不斷進行增強。在環境立法過程中,應將更多的權利賦予環保部門。對于污染環境的企業,要進行嚴厲的處罰,從而更好的約束其污染行為。
(四)推進體制改革
一個良好的體制也能夠為環保執法提供強大的助力。因此,我國應當積極推進環保體制的改革,在刑事司法、環保執法之間,要建立良好的聯動機制,在環保部門當中,要實行垂直化的管理模式。對于環保執法的監督機制,也要進行不斷的完善,此外,還要注重公眾參與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形成良好的全民環保氛圍。這樣,環保執法才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真正促進環境的保護與優化。
三、結語
在當前社會中,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環境污染對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需要通過環保執法來進行更為有效的環境保護。但是由于,環保執法時常會遇到各種阻力,因而效果十分有限。對此,應當有針對性的采取一些措施,確保環保執法的順利進行,最終實現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寧.當前我國環保執法的利益阻力及對策探析[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60-64+86
[2]李萱,沈曉悅,夏光.中國環保行政體制結構初探[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2(01):84-89
[3]董曉偉.我國環境執法存在的問題和完善建議[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2(0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