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光宇
摘要:兒童是國家的未來,他們擔負著整個國家的構建和發展重任,因此,國家一定要對兒童的教育和成長過程中引起足夠重視。在我國,留守兒童在同齡兒童中占比非常高,國家應該重視起留守兒童犯罪情況,促進其健康成長。文中對當前我國留守兒童的犯罪情況和犯罪特征進行簡單分析,通過對留守兒童現狀進行總結,簡要闡述了留守兒童犯罪高發的主要原因,并有針對性提出解決留守兒童犯罪問題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留守兒童;犯罪問題;法律保護;法律法規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兒童的成長狀況,直接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狀況和社會穩定性,因此,在國家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對兒童的成長情況引起足夠重視。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基數較大,近些年來,伴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數的不斷增加,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也在快速增長,在全國兒童總數中占據非常大的比重。相比于其他兒童,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和教育情況較差,所以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留守兒童犯罪問題。因此,為了避免農村留守兒童犯罪率的持續提升,引導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我國就應該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犯罪問題的研究,有針對性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犯罪問題,為農村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進而為我國未來的國家和社會穩定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一、當前我國留守兒童的犯罪情況和犯罪特征
(一)我國留守兒童犯罪情況分析
2014年,根據我國公安部的調查和統計顯示,在我國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以及犯罪的未成年人,大部分都聚集在農村,并且絕大部分都以農村留守兒童為主,并且,根據近幾年的留守兒童犯罪情況調查顯示,其犯罪頻率一直呈現上升趨勢。2015年相比于2014年,留守兒童的犯罪數量上升了3%,而2014比2013則上升了4%, 而非留守兒童的犯罪情況,則無明顯上升趨勢。
而我國中科院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研究情況也顯示,當前,我國留守兒童的犯罪數量,已經達到了近60%,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據,由此也可以看出,加強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犯罪問題的研究,降低甚至是杜絕留守兒童犯罪發生頻率,對維護我國社會穩定和確保兒童健康成長具有多么重要的影響作用[1]。當前,我國相關部門也對留守兒童的犯罪情況引起了足夠重視,開始從社會環境以及法律因素等多方面對留守兒童的生存環境和心理情況進行研究,以期能夠對留守兒童犯罪進行有效預防,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二)我國留守兒童的犯罪特征
1.多突發性暴力犯罪比率高
受留守生活環境和受教情況限制,18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普遍缺乏完善的教育,知識水平較低,法律意識淡薄,所以對于犯罪的界限沒有詳細的概念。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除了知道殺人放火、搶劫偷盜等是犯罪行為之外,認為其他行為都是屬于做錯事的范疇,尤其是少年熱血,很難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進行有效控制,因此,就會發生暴力范圍事件。對于農村留守兒童而言,他們的犯罪行為通常都沒有詳細的部署和計劃,多數都是突然之間發生,幾乎沒有預兆。比如打架傷人,甚至是殺人,搶劫盜竊,強奸猥褻等,都是因為突然起意。據我國公安部調查的,在我國留守兒童的犯罪案件中,有80%左右都是突發事件,動機都是臨時突發的比較清晰的意圖。
2.因錢犯罪案件占比最高
在所有留守兒童的犯罪案件中,因為金錢而發生的案件占比最高,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留守環境相對比較落后,撫養人無法在金錢上滿足兒童的消費需求,進而引發留守兒童的犯罪行為。在留守兒童中,搶劫、盜竊、敲詐等是最常發生的犯罪案件,并且發生地點集中在游戲廳、網吧以及學校周邊等地。農村留守兒童缺乏應有教育,法律意識淡薄,當他們在物欲的驅使下進行盜竊、搶劫以及敲詐勒索等行為時,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本身屬于一種犯罪行為,而認為這只是一種個人行為,即使被發現,也只是訓斥或者責罵一頓而已。因此,在留守兒童中,該類犯罪事件一直高居不下,成為留守兒童犯罪的典型。
3.團伙性犯罪居多
團伙性犯罪,是農村留守兒童犯罪另一大特點。相比于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最大區別在于缺乏父母的監管,撫養人多只注重撫養而不注重教育,這使得留守兒童得不到良好教育,進而走上犯罪道路。在留守農村,留守兒童多愿意與同齡兒童進行接觸,而不愿與大人進行接觸。而在同齡人接觸過程中,由于缺乏正確的認知引導,就會導致當同一團伙之中出現犯罪跡象之后,其他成員不僅不會勸阻,反而會相互支持,并將其當成是一種“義氣”的體現,如此就促使了團伙性犯罪行為的發生。
二、留守兒童犯罪高發的主要原因
(一)監護人無法對留守兒童進行正確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對于留守兒童而言,之所以犯罪高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缺乏父母的正確教育。當前,農村留守兒童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父母外出將孩子交給祖父祖母撫養或者是父母單一外出,由另一方撫養,這種情況以父親外出,母親單獨撫養居多。另外一種,是父母外出,將孩子交由親屬或者他人撫養。
第一種情況下,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因為孩子由祖父祖母或者是外祖父外祖父撫養,隔代之間存在隔代親問題,外加上農村老人的知識水平有限,無法充分意識到對孩子進行正確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會存在過分溺愛孩子的問題,這就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充分意識到自身所存在的問題,進而走上歧路。另一方面,因為祖父祖母歲數較大,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監護,外加上自身知識水平有限,所以無法意識到孩子自身成長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也無法充分知曉孩子在外面發生了什么;另外,在家庭交流和教育過程中,祖父祖母也無法滿足孩子成長需要,進而導致孩子心理上出現問題,進而引發犯罪案件的發生。
第二種情況下,相比第一種問題更為嚴重。首先,因為不是自己親生子女,所以在撫養過程中會存在一定差別,比如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教育,無法及時意識到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上出現問題,并及時解決等,這些都會導致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犯罪。其次,由于監護人非自己親生父母,即使在撫養過程中不會存在偏向等問題,但在孩子內心還是會排斥這種生活環境。并且,由于孩子不善于溝通和表達自己,當出現這種心理之后無法得到有效疏導,就會導致孩子在心理上出現問題,個性發生轉變,變得叛逆,甚至是偏激。而在這種情況下,當一個犯罪條件或者是團伙出現時,可能僅僅是因為尋找一個心理上的宣泄口,留守兒童也會出現犯罪行為,而其自身卻毫不知情。
(二)留守兒童不良交往機會多
不良交往機會增多,也是導致留守兒童犯罪高發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良交往主要指的是在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與一些有前科或者是自身行為有劣跡的個人以及團伙進行接觸和交往,在留守兒童的不良較為過程中,主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與未成年,即同齡不良行為人員交往,另外一種是與成年不良社會成員交往。
在與這兩種不同人群進行不良交往的過程中,對留守兒童成長的影響也是不盡相同的危害也存在一定區別。在與同齡未成年不良行為人員進行交往的過程中,會導致留守兒童形成不正確的心理和行為習慣,尤其是眾多不良青少年組成團伙之后,更會滋生他們這種不良習慣,使這些青少年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多以暴力解決為第一解決辦法[3]。更為主要的是,由于這些青少年年齡相仿、經歷相同、心理情況相似,所以他們彼此之間會產生一種所謂的“江湖義氣”,這種行為,會使他們將團伙之間的行為看作是一種“兄弟行為”,只要有人提出,不論正確與否都要支持,否則就是“不夠義氣”,這種行為,會使他們逐漸喪失對事物和情況的自我判斷能力,盲從沒有主見,甚至即使自身觸犯法律也沒有絲毫覺悟,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三、解決留守兒童犯罪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改善留守兒童生活環境
生活環境過于惡劣和經濟條件差,是導致留守兒童犯罪問題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解決留守兒童犯罪問題的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要先解決農村經濟問題,改善留守兒童生活環境。近些年來,雖然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國民經濟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在實際當中,這種整體經濟增長對農村農民收入情況沒有太大幫助,尤其是留守農村,城市和農村之間的收入差距一直在擴大,這成為我國當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4]。為此,我國就需要加快建設新農村的發展步伐,通過政府引導和政策資金支持,全力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快速縮小農村和城市之間的收入差距,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生活環境。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能夠有效減少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數量,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另一方面提高農村經濟水平,改善農村生活環境,讓留守兒童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降低其犯罪發生率。 對于部分偏遠上去,如果農村經濟發展困難,則政府應該在實現促進該地區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之前,著力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而農村留守兒童在同年齡段兒童中占比很高,國家應該對其成長引起足夠重視,確保其健康成長,避免將來給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二)加快戶籍改革,取消制度制約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戶籍制度是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出現的主要原因,因為戶籍制度,使得絕大多數農村農民工子女無法順利進入城市學校進行學習,而父母又無法承擔起孩子的教育工作,所以只能將孩子留在農村,進而導致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巨大。因此,要想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犯罪問題,就要先降低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這就需要我國加開戶籍改革制度,取消城鄉制度制約。首先,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對城鄉制度改革工作引起足夠重視,將其列入工作日程,逐漸弱化直到取消農村人口在城市之中的制約,使農村人口在城市之中能夠和城市人口一樣享受就業、醫療等,尤其是子女教育方面的待遇,實現真正的人人平等,而不是依舊維持“二元經濟體制”。其次,應該徹底改革我國教育制度,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完成對城鄉教育的有效協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全面降低城鎮中小學的招生標準,使有條件的農民工子女能夠順利進入城鎮中小學就讀,從根本上解決兒童留守問題,進而達到有效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犯罪問題。
最為主要的是,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有效解決農村留守兒童親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問題,不必使兒童長期在缺乏父母關愛的環境下成長,使父母能夠對孩子進行有效教育,擔負起教育孩子和監護孩子的責任,避免孩子因為缺乏應有的關愛和關心而出現心理上的問題,引導孩子向良好的方面發展。
(三)完善法律政策,對留守兒童形成法律保護
當前,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犯罪問題,究其根本不難發現,無論是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還是留守兒童的教育情況,所存在主要問題就是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政策,無法對留守兒童形成有效保護。因此,從司法角度來講,當務之急便是要對留守兒童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進行有效完善,通過司法力量對留守兒童形成有有效保護。
當前,能夠為留守兒童提供相關法律保護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兩個, 一個為《未成年人保護法》,另一個為《義務教育法》,但是,這些法律法規的存在并不是專門針對留守兒童,在某些方面或者某些情況下,其并不能保證對所有留守兒童形成有效保護。因此,為了對留守兒童形成更加完善的法律保護,我國就需要出臺專項留守兒童保護法。相關留守兒童保護法,應該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對留守兒童進行保護:一方面,應該從教育方面進行保護,規定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嚴謹任何人員對留守兒童的受教情況進行干涉,更不得對留守兒童學校以及自身進行騷擾,一經發現,嚴懲不貸。同時,還應該規定,無論監護人還是社會不良成員,如果存在教唆或者是脅迫留守兒童進行犯罪行為,必須追究其刑事責任,全面降低留守兒童犯罪案件的發生概率,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另一方面,應該從留守兒童的生活方面進行保護,規定包括監護人在內的任何人員,均不得虐待和歧視留守兒童,否則將予以法律處分;同時,在留守兒童日常生活中,任何人員不得引誘留守兒童進行犯罪行為,否則將追究其刑事責任。通過指定相關法律法規,為留守兒童提供完善的法律保護。
四、結語
我國留守兒童犯罪問題比較嚴重,遠遠高于非留守兒童,因此,我國應該充分意識到留守兒童教育和生活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并積極解決,進而解決留守兒童犯罪問題。通過總結分析不難發現,留守兒童犯罪問題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生活環境較差、缺乏父母關心關愛和缺乏法律法規的有效保護,因此我國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入手,通過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改善留守兒童生活環境、加快戶籍改革,取消制度制約以及完善法律政策,對留守兒童形成法律保護等方式有效解決留守兒童犯罪問題,為國家營造一個美好未來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安徽省法學會青少年法律研究會課題組.留守兒童的權益保護及其法律對策研究[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7(03):16-18.
[2]裴小梅.“留守兒童”犯罪的社會干預—“留守兒童”犯罪引發的思考[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03):128-129.
[3]林秋琴.農村青少年犯罪問題探析[J].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5):23.
[4]金磊. 農村留守兒童的司法保護機制研究[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1(01):25-29.
[5]徐晨.留守兒童犯罪預防問題芻議[J].行政與法,2012(01):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