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蓉
【摘 要】 科學教育活動,能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教師要提供符合小班幼兒身心發展特征和認知規律的材料,實踐“教學做合一”的理念,能使科學教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關鍵詞】 科學教育活動、小班幼兒、實踐探索、材料、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方法論,他說道:“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由此,陶行知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而學前兒童正處于科學素質培養的重要時期,尤其是小班幼兒,他們對周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但愛問為什么,更想知道“這是怎樣的、怎么來的、怎么做的”。
一、小班幼兒關注事物表象——活動形式應凸顯科學現象
由于小班幼兒的觀察水平較低,往往只能夠關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顯的科學現象,對多種材料的比較探究和細致觀察有很大困難,不善于整體或者多角度地去發現事物的內在聯系。因此,為小班幼兒提供的材料應簡單、直觀、有趣,這樣才能夠激發他們與材料充分互動的興趣,進一步探索事物間的簡單關系。
紙飛機是孩子們喜愛的玩具之一,活動中,我先為孩子們準備了:畫好黑線的彩色紙、回形針若干,剪刀人手一份,做好的紙飛機若干。緊接著,我就與孩子們共同探索了關于紙飛機的多種玩法,首先,我請幼兒將自己從家里帶來的紙飛機拿來玩一玩、飛一飛,他們大多數是手拎高了放下或者向上拋扔等等。接下來,我就為孩子們介紹了一種新的玩法,讓孩子們將紙條一折二,沿著老師畫好的黑線用小剪刀剪開,再夾上回形針,孩子們驚奇地發現,飛機在下降時是會旋轉的,趁著活動氣氛的熱烈,我讓孩子們比比誰的飛機在空中旋轉的時間最長。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紙飛機飛翔的樂趣,從而也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了他們的探索欲望,并且發展了幼兒大肌肉動作的平衡協調能力。
二、小班幼兒知識經驗貧乏——活動內容應注重生活性
“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而幼兒新經驗的獲得,建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這影響著幼兒當前探索的興趣、注意力和持續性。由于小班幼兒科學知識經驗匱乏,因此,科學探索活動的材料應來源于幼兒生活,建立在幼兒一定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并盡可能使其在生活中得以持續,以助于他們知識經驗的建構。
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餐巾紙可也是有奧秘的,活動一開始,我便以一個小游戲,激發他們濃烈的探索興趣。游戲問題是:能否用一張薄薄的餐巾紙把裝了水的瓶子給拎起來?孩子們一開始摸不著頭腦,七嘴八舌說個不停,并不斷進行了嘗試。可是,有的孩子能拎起來,有的孩子卻在拎的時候,餐巾紙就斷了。他們百思不得其解,興趣濃烈,繼而我引導幼兒跟著我一起探索,先撕短邊,再撕長邊,孩子們發現,沿長邊能撕成條條,沿短邊只能撕成碎片。于是,我便揭開了這個奧秘:餐巾紙里藏著的秘密就是紙的纖維走向,我們順著纖維走向把餐巾紙擰成繩,紙的纖維結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的拉力,這樣紙繩就能拎起瓶子了。紙纖維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物品,孩子們通過本次活動,更深入了解了餐巾紙的奧秘,并在做一做、玩一玩中不光得到了快樂,而且還收獲了科學道理。
三、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占優勢——活動材料應突出操作性
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占優勢,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且具體的,必須要借助于對事物的直接操作,以具體的事物和材料作為中介和橋梁,才能認識物質世界。因此,在小班開展科學教育活動時,應更多地選擇操作性強的材料,從而支持幼兒持續地感知操作與現象變化間的關系,實現教育目標。
在探索“管道”活動中,我先讓孩子們自由發揮,將一個個小管子按照他們個人自己的想法進行拼搭、組合,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接著,我出示了一些玻璃彈珠和小吸管,讓幼兒將它們分別放入自己制作的管道當中(一只手抬起管道,使管道傾斜),有個別幼兒成功了,因為他搭出了一條直直長長的管道,玻璃珠子和小吸管分別順利地快速通過了,而有的幼兒則沒有成功,因為他們搭的管道當中加入了許多小彎道管子,所以讓玻璃彈珠和小吸管出來并不容易。孩子們看到管道隨著自己的操作而發生明顯的變化,興趣越來越濃,他們主動要求增添材料,并興奮地宣告自己的發現,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四、小班幼兒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活動方式應更具游戲化
幼兒科學教育的方法與形式應符合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教師要因時、因地、因內容來采取不同的形式。小班幼兒生活經驗少、注意力不夠穩定、活動中情緒波動較大,而利用游戲開展教學,能使幼兒在寬松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增強學習興趣。
為了引導幼兒了解“飛盤”的不同玩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狀的飛盤與距離遠近的關系,我帶著幼兒來到了敞亮的操場,便于孩子們更為有利的觀察和探索。活動剛開始,我就出示了3種不同形狀的飛盤:三角形、圓形、長方形,鼓勵幼兒自由玩一玩,再請個別幼兒來說說自己的玩法。然后3人一組(分別是每人一個三角形、圓形、長方形飛盤)比比誰的飛盤飛的比較遠,接著我便引導幼兒集中探討:“哪個飛盤飛的最遠?為什么?”孩子們在一番熱烈討論之后,我進行了總結:圓形飛盤在飛的時候轉的很快,空氣寶寶拉它的力量就很小,飛的也就遠了;長方形、三角形飛盤在飛的時候轉的比較慢,空氣寶寶拉它的力量就比較大,所以就飛的近了。
小班幼兒對于周圍世界的新奇事物、現象,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會自然而然地去感受和關注事物的聯系、發展與變化。在今后的科學教育活動中,我會繼續致力于引導幼兒進一步嘗試各種材料的多種玩法,引導幼兒大膽求證事物的發生與結果,引導幼兒在觀察感知、操作嘗試中去了解,開闊眼界,發展邏輯思維與想象力,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