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膜透析患者并發腹膜炎的相關因素。方法 140例腹膜透析患者, 其中并發腹膜炎50例(觀察組), 未并發腹膜炎90例(對照組), 回顧分析導致并發腹膜炎的相關危險因素。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經濟收入等一般情況上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有26例護理人員操作不當, 占52.0%;有6例腸道感染, 占12.0%;有3例呼吸道感染, 占6.0%;有3例透析導管皮膚出口處感染, 占6.0%;有12例重復使用碘伏帽, 占24.0%。結論 導致腹膜透析患者并發腹膜炎的相關因素包括年齡大、文化程度低、經濟條件差、護理人員操作不當、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透析導管皮膚出口處感染、重復使用碘伏帽等, 臨床上應采取積極措施進行干預。
【關鍵詞】 腹膜透析;腹膜炎;危險因素
腹膜透析作為一種常見的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方法, 在臨床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但是部分患者會在治療過程中受相關危險因素影響, 并發腹膜炎, 阻礙腹膜透析的順利開展, 需引起高度關注[2]。此外, 腹膜透析患者并發腹膜炎還會為其帶來一定的經濟壓力, 降低患者生活質量, 甚至導致死亡, 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3]。因此, 臨床上采取積極措施, 分析導致患者并發腹膜炎的相關因素, 從而采取措施進行解決, 以降低腹膜炎發生率就顯得至關重要。本研究以140例腹膜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 探討相關致病因素,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0例腹膜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 男73例, 女67例;年齡27~75歲, 平均年齡(53.6±8.5)歲;腹膜透析時間6~54個月, 平均腹膜透析時間(32.5±4.6)個月。患者均實施手術切開方式進行治療, 放置透析管, 腹部切開位置在患者旁正中線上, 切口長為20~40 mm。其中出現并發腹膜炎50例(觀察組), 未并發腹膜炎90例(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以自制問卷調查140例腹膜透析患者, 問卷內容涉及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經濟收入、透析前后病情變化、護理人員操作規范性等。發放問卷140份, 回收140份, 回收率為100%。
1. 3 腹膜炎診斷標準[4] 一旦患者出現以下癥狀中的兩項, 便提示其存在腹膜炎;若患者出現以下癥狀中的一項, 提示存在疑診:①臨床表現出惡心、嘔吐、腹痛、發熱、腹膜刺激征等癥狀;②透出液較為渾濁, 中性粒細胞數量>50%, 白細胞含量>100×106個/L;③透出液涂片檢驗, 顯示革蘭氏染色培養中存在細菌。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觀察組年齡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兩組文化程度比較, 觀察組文化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2000元以下收入患者感染發生率明顯高(P<0.05)。見表1。
2. 2 腹膜透析患者并發腹膜炎的因素 觀察組并發腹膜炎的因素分析結果顯示, 50例患者中, 有26例護理人員操作不當, 占52.0%;有6例腸道感染, 占12.0%;有3例呼吸道感染, 占6.0%;有3例透析導管皮膚出口處感染, 占6.0%;有12例次重復使用碘伏帽, 占24.0%。
3 討論
腹膜透析是臨床上一種常用的腎臟替代治療方法, 在治療終末期腎病患者中有著較好的臨床效果, 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壓, 預防腎衰竭并發, 確保營養供給正常等, 并能減少對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5]。但是, 腹膜透析過程中也容易受各種因素影響, 導致患者出現較多并發癥, 其中最為嚴重的一種并發癥為腹膜炎。一旦腹膜透析患者并發腹膜炎, 會嚴重影響透析效果, 甚至導致患者不得不放棄透析, 影響病情康復[6]。因此,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 分析相關致病因素, 有利于采取積極性措施進行干預, 降低并發腹膜炎的幾率。本研究對50例腹膜透析合并腹膜炎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并與同期治療但未并發腹膜炎的對照組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經濟收入等方面進行對比。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年齡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文化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經濟收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腹膜透析患者年齡大、文化程度低、經濟條件差等因素是導致其并發腹膜炎的因素。多數患者文化程度及經濟收入較低, 缺乏必要的無菌意識, 因此, 在治療依從性上比對照組患者差, 這就需要醫護人員按照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經濟收入等一般情況, 選擇恰當方式對其進行腹膜透析相關知識的培訓, 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無菌技術操作意識, 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學會正確、獨立操作, 以減少腹膜炎發病率。此外, 觀察組50例患者中, 有26例護理人員操作不當, 占52.0%;有6例腸道感染, 占12.0%;有3例次呼吸道感染, 占6.0%;有3例透析導管皮膚出口處感染, 占6.0%;有12例重復使用碘伏帽, 占24.0%。提示腹膜透析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因護理人員操作不當、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透析導管皮膚出口處感染、重復使用碘伏帽等因素, 而產生腹膜炎的可能性也較高。這就需要醫院嚴格規范醫護人員的操作技術, 提升其責任意識, 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治療和護理服務, 從根本上降低腹膜透析患者并發腹膜炎的幾率。
綜上所述, 導致腹膜透析患者并發腹膜炎的相關因素包括患者年齡大、文化程度低、經濟條件差、護理人員操作不當、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透析導管皮膚出口處感染、重復使用碘伏帽等, 臨床上應采取積極措施進行干預。
參考文獻
[1] 田麗, 張怡玲, 程謙, 等. 腹膜透析患者并發腹膜炎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體會.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09(10):67-68.
[2] 尹曉麗, 王麗. 腹膜透析患者并發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中華全科醫學, 2014, 12(3):481-483.
[3] 陳美荷, 朱冬紅, 邵松華. 腹膜透析并發腹膜炎的發病因素及對策. 特別健康(下), 2014(1):309-310.
[4] 邱輝, 王微, 張德偉, 等.持續非臥床腹膜透析腹膜炎相關因素及病原學分析.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3, 33(6):460-463.
[5] 黃柳, 黃燕林, 林劍珊, 等. 終末期腎病患者持續不臥床腹膜透析并發腹膜炎的危險因素探討. 廣西醫學, 2015, 37(2):275-277.
[6] 李倩, 李會峰. 腹膜透析并發腹膜炎的相關因素及診治體會. 中國城鄉企業衛生, 2013, 4(2):28-29.
[收稿日期: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