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志浩
【摘要】歷史學科的知識包容度是最高的,它所要求的思維方法也最具宏觀性。歷史教育的關鍵并不僅僅在于讓學生記住多少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學會認識歷史的方法,養成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形成理性的思維方式,從而為學生人格、個性和學習潛力的健康發展與提高提供堅實的基礎。因此,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中學歷史教師都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歷史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
1良好的設問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前提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巧妙地運用語言教學藝術往往能使一堂看似枯燥乏味的課變得生動活潑。語言是傳遞素質教育理念的最直接途徑,也是啟迪中學生創新思維的金鑰匙,所以能掌握好歷史課教學的語言藝術是尤為重要的。
1.1掌握語言的節奏感
課堂是否生動或者枯燥,除了教學的內容外,教師的語言節奏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忽略的積極作用。可以說,在教師的許多特性中,語調的節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種動感的、舒暢的、悅耳的聲音,隨著抑揚頓挫的節奏感所傳遞出來的內容,必定會為學生帶來舒適感和聆聽的意愿。特別是那種時而鏗鏘有力,時而娓娓道來的語言藝術,會在課堂給聽課的學生帶來美的享受、聽覺的盛宴。
1.2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激活課堂
許多學生之所以不喜歡歷史課,一是因為歷史課的內容多、線索復雜,時空跨越大;二是因為教師講課索然無趣,經常使課堂沉浸在死氣沉沉的無形壓抑之中。如果歷史教師能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再加上夸張生動的肢體語言和表情,這樣不僅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還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師生在談笑間既完成了教學的任務,甚至還會結下深厚的友情。教師幽默風趣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產生興趣和極大注意力。
2學生的體驗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動力
中學歷史課教學作為基礎學科教育,歷來不受學校、家長、學生的重視。在一些學校,課程安排中所開設的歷史課往往是走過場的形式,教學課時設置較少。再加上歷史課教學大都以“填鴨子”式的枯燥教育方式為主,學生學習歷史課的興趣與激情始終難被調動起來。因此,要讓歷史課發揮素質教育和創新思維的作用,就應該想辦法提高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
2.1創新教學方法
歷史課重傳統說教,輕創新的教學方法,是學生不愛學歷史的主要原因。在歷史課教學中引入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體驗。例如:在教學中引入對抗式的討論,讓學生對不同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各抒己見式的對抗性辯論,學生可以發表自己對相同歷史事件和人物的不同看法,并與其他持不同意見的同學進行精彩甚至激烈的辯論。老師在學生們的對抗式辯論中只充當引導員和分析員的身份,把辯論的裁判權都交給學生自己。這樣能能啟發式地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與形成,從而提高中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與愛好。
2.2情景式教學,對創新思維的啟發
讓歷史老師最為頭痛的是如何讓學生更準確、更真實地理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所處的環境和歷史背景。學生對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沒有絲毫興趣,總覺得那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是那么遙不可及,無法提起興趣進行認知和了解。如果中學歷史教師在教學中采取情景式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模擬演示進入歷史場景并扮演其中的歷史人物,重現那些重要的歷史片斷或情景,那么,這堂歷史課一定是充滿歡聲笑語的,一定是情趣盎然的。學生再對事件和人物情節進行深加工的演繹,那其中的創新思維一定是層出不窮,令人興奮的。
2.3運用故事講述的技巧,提高學習興趣
故事講述最主要的技巧是通俗化、口語化以及加上聲情并茂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
歷史與小說的結構有很大的相似性,絕大部分的歷史事件都是由時間、地點、人物、情節所組成的。而故事主要是以情節的發展線索為主,是最適合講述的形式。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中許多關于歷史的內容,基本上都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表述、講演的。成年人都聽得如癡如醉,又更何況好奇心重的中學生呢?把歷史課的內容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學生自然而然地覺得這是一種聆聽式的知識主動接收,而不是被動地“填鴨子”式的生硬灌輸。這樣一來聽課的興趣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而不斷提高,注意力也逐漸集中,思維的大門也會隨著歷史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而跳躍性地開啟。
3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要求
《歷史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用較大的篇幅指出了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和意義。因為閱讀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基本要素,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有效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對課本的獨立分析和解答能力,這也是中學生學習歷史最基本、最主要的一個能力。但是要提高學生對歷史課本的閱讀能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往往需要在提高中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基礎上,再以教師授課的個人特色魅力作為引導,設計出一些只有通過認真閱讀歷史課本的內容才能解答的題目或問題,從而逐漸引導學生展開思考,激發創造性思維,使得師生在題目的問答中交流思想與情感,傳遞書本的知識信息和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1閱讀問題的設計要科學合理
不要專為問題而設計問題,要通過教學任務中所要掌握的重要知識點去設計相關的閱讀問題,使得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能熟悉歷史課本中的重點內容。
3.2閱讀問題的設計要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奮點
閱讀問題的設計如果能具備趣味性和探密性,最能激發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去尋求答案。
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出題的時候,要按照學生的心智、好奇度、興趣點去設計一些難易適中又充滿趣味性的問題。比如歷史課本中出現了某位喜歡飲酒又喜歡劍術的人物,教師可以暗示這位人物還有其他許多有趣味性的愛好,比如說唱、探險、尋寶、行游等。但這些愛好沒有直接用文字在書中描述出來,需要通過閱讀課本中的一些歷史事件來進行分析和解讀,最
終才能找到其中的答案。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就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趣味性去認真地閱讀課本,從而找到那些隱藏在課本中,甚至是課本之外的答案。這樣在讀與學、學與問的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都能得到極大的鍛煉與提高。思維的形成是有許多不同作用的,這還需要更多熱愛歷史教學的同仁們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方法,讓歷史課教學百花齊放,群芳爭艷!
【參考文獻】
[1]馬心良.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J].新聞世界,2012(7):251-252.
[2]朱美蘭.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J].文學教育,2011(1):148.
[3]王麗春.對歷史課堂閱讀問題設計的思考[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