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麗
摘 要:有效備課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是教學活動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如何進行有效備課至關重要。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從定期開展集體備課、開展模塊備課、注重編寫教學課后記三個方面淺談有效備課的策略。
關鍵詞:集體備課;模塊備課;課后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19-01
一、定期開展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不是統一備課,集體備課是借集體的智慧碰撞和群體的思想交流,既促進個體認識的縱向深化,又促進個體認識的橫向拓展。集體備課是要達成“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的效度,雖然在統一的時間內對同一個教材對象解讀、分析、研究,甚至進行教學策劃,但是最后為個體所用的教學預案或教學方法、策略、手段、教學過程應該是帶有很深的個性化痕跡的。
集體備課的目標是多元的。從學的層面講,它的目標是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獲得習慣與方法,同時也獲得學習的體驗,使每一位孩子在這堂課里有所收獲。這份目標的把握是極其重要的,教學的終極是發展,學生的終極發展必須是由每節課的發展累積的。從教的層面講,它是通過對教材的把握,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環節的有效設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而這份成長或發展也是由一堂課的問題解決進行累積的。有效集體備課是研訓合一的重要載體,有效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開展模塊備課
模塊備課以單元為依托,在整合教材的內容,活動內容,練習內容,游戲、故事與可鏈接的豐富的課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全盤的單元整體備課,模塊就意味著對教科書內容的深入研究,理解和重新組合,是以教材為依據,是基于教材的再創造。集體備課中我們從研究教材入手,包括把握教材編寫的思路,理解教材的結構體系,知曉教材編寫內容的聯系等,讀懂教材,對它進行改造和重新把握,在認真研讀模塊教學目標的同時,要求參加備課的老師要編寫本模塊的教學提要;針對學生的差異,將預期學習結果進行分類;提出本模塊學習至關重要的幾個問題;編制了本模塊的教學流程圖和概念圖;編制了能夠統領本模塊學習的一個故事,清晰地意識到每一部分的目標如何去體現整體的模塊目標,進行模塊教學,使教材既是知識之“舟”,也是能力之“橋”,還可以是心靈洗禮之“池”。
三、注重編寫教學課后記。
在注重有效備課的時候,我們經常忽略其中一個環節,那就是教學課后記的編寫。教學課后記,是教師對自己一節課或幾節課教學情況的反思、研究和小的總結。這對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作用很大。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也為撰寫教學體會文章,積累第一手資料。
那么,如何寫“教學課后記”呢?應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教學課后記要記什么呢?應該把側重點放在以下六個方面:
1、記教學計劃執行。主要是學習目的、要求是否達到;教學組織的是否恰當;教學方法選擇得是否客觀;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要求與希望;對一節課的自我評價等。
2、記成功之處。記錄每節課的“閃光處”和“得意之作”,學生課堂上、作業中的創見。如課堂上恰當的比喻、新穎精彩的導言、引人入勝的方法、成功的臨場發揮、直觀教具的合理使用,供以后借鑒與參考。
3、記失敗之處。古人云:“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有失誤之處,如實地記下分析研究,避免再失誤。犯同樣的錯誤,幾次犯同樣的錯誤不應該。用畫“等速曲線”表示奧楚蔑洛夫善變的心理活動,學生認為他畫得不對,因為,當奧楚蔑洛夫知道狗是將軍家的時候,心跳得更快,用等速度曲線來表示就不準確,應該是加快的。教師當場就承認自己備課時考慮的不周全,接受了這個學生的正確意見。正確的正確接受,如果不正確的,課下也應該與學生交換意見。
4、記反饋之處。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和結構,記下學生課堂上的反應,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才能真正實現教為學而服務。
5、記疑難之處。課堂有時會突發出一些事情,針對學生的當堂提問,老師當堂就讓學生給難住了,教師難免出現卡殼現象。被難住這是一件好事:說明學生動腦了,不動腦筋提不出有深度問題。反映出老師備課、知識上還有缺陷,為老師的前進發展指出了空間。在那方面得到提高。如果對學生的提問,課堂上解決不了,應及時記下,留待課后給以答復,切勿敷衍了事,搪賽過去,以免損害教師形象。當時可能你應付過去了,學生也認為你回答是正確的,但當學生以后明白過來的時候,他會重新認識你這個老師。解釋不上就解釋不上,不應該搪塞我,人無完人嗎?
6、記感悟之處。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個個靈感,靈感這個東西不好形容,猶如流星般稍縱即逝,回過頭來很難找,在那種語境下就產生不了了。所以,應及時記錄,以豐富課堂內容。有時在聽課后,可能也會深受靈感啟發,某種靈感也應及時記下來。
我在上莫泊桑的《項鏈》一課時,突然產生了靈感,隨即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同學們討論:如果瑪蒂爾德不和丈夫一起,通過辛勤的勞動,賠償丟失的那掛項鏈,她還有幾種出路可選擇呢?學生們經過了一番討論,意見有三種:第一,她可以賴賬,一走了之。第二,她可以離婚,轉嫁危機。第三,她還可以買一件贗品去賠償。這個老師抓住契機,進一步啟發學生:既然有這么多的出路可供瑪蒂爾德選擇,為什么她卻沒有選擇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開始討論。由此可以看出瑪蒂爾德性格特點。這位語文老師創設的問題環境,既引導學生全面認識,瑪蒂爾德這個典型人物的復雜性格,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學生對這種感悟很感興趣,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總之,寫好“教學課后記”是重要的,它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提高。它并非有固定模式,教師在記錄過程中,要有感而發,靈活掌握,擇其要點而記之。
在漫漫的課改路上,我將繼續思索如何進行有效備課,使課堂煥發出新的能量和質量。繼續努力探索新的備課方式,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提高課堂效率,使課堂綻放出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