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麗
摘 要:語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語文素養提高的活水源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背各個環節都非常的重要,但是這些環節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閱讀基礎上,只有學生能讀,并且能理解其中的意義學生才能學有所獲。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探究了新形勢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對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92-01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在長期的教學中,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始終處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強化訓練,無論是識字、寫作、還是閱讀都是施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種教學方法,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阻礙了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那么,怎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得出幾點想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彼哉f,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是閱讀的前提,學生一旦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在閱讀時即使遇到困難也會自然地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1、講故事,激發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要培養他們從小愛讀書的習慣,所以低年級任課老師此時應充當的角色,便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和他們一起閱讀,激發他們的內心感受。所以,教師在教學低年級課文之前,適時地講了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聯的童話、神話、寓言等故事,這會使同學在淺顯動人的故事中無意識地獲得美與丑、是與非的體驗。
2、設置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內容具有情感才能感染和打動學生,所謂情感是指一個人的情感在某條件下可以感染別人,使之產生同樣的感情。教師教學時在一定條件下要感染學生,就要創造一定的情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情感上的關注,做到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創造情境有聽覺、視覺方面的,有條件的學??蛇\用多媒體課件,條件簡陋的學??捎脠D片、錄音等。
二、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后,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獨立閱讀、理解、品味、感悟。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采用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1、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閱讀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的,學生只有有了閱讀的興趣,才有可能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提升靠的是學生長期的閱讀思考,這需要教師長期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在參與到語文活動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創設各種情境進行教學,調動學生進行閱讀思考的積極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一些抽象的文字會有些不明白,也不能完全懂得閱讀方法,理解文本內容,此時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教學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擴大知識面,發展自己的語文閱讀能力。學生只有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成為課堂的主人,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主體地位。
2、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教師要想讓學生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突破閱讀教學的難點,就可以選取適合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指點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研討,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難點,從而更好地提升其閱讀能力。
四、為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當學生讀自己喜歡讀的書時,他會讀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書的世界里,和書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反之,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無味。因此,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起來后,教師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讓學生有好書可讀。推薦的讀物要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這樣,文章的語言就很容易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建立聯系。學生讀這類文章,會感到十分親切。因為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起來就沒有困難。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經驗積累能幫助學生找到更準確的表達語言,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當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活動或不良的思維傾向時,教師就找到相關的書籍對其進行思想教育,適時選擇一些動人篇章讓學生閱讀,學生就會熱情高漲。當一篇文章能使閱讀者全身投入其中時,文章對人的影響將會是持久而深遠的,不僅內容可能終身難忘,有關語言也可能永遠難忘。推薦的作品要與學生的心靈世界息息相通。小學生愛幻想,這就決定了他們愛讀這類故事。小學生課外閱讀活動本身便是極具創造因素的活動。教師在組織和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要努力創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民主環境,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獨特見解的平臺,使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文本所表達的內容,積極倡導“標新立異”,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老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實現課堂與生活的最佳結合,進而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 趙景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M].北京教育出版, 2009.
[2]方桂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培養[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