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明
摘 要:數學是教育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門基礎學科。從人類認識世界之初,數學便成為人們手中的有力武器,然而,社會的發展使數學日益與自然脫離,漸漸發展成為高深莫測的“專項技巧”,其神奇的魅力和卓越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入到各種領域,正以日益成為一種“技術”參與到實際問題中,學生學習數學,理所當然。
關鍵詞:創設情境;激發;學習數學;激情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372-01
眾所周知,數學在學生課程行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與語文齊并的一門基礎學科。自近半個世紀以來,數學的形象有了很大改變,它越來越深入地應用到各行各業之中,尤其是與計算機技術結合以后,數學的應用范圍得到空前的拓展。《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改變課程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讓學生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從親身經歷中獲得經驗,體會其中蘊含的數學規律,讓數學教學面臨新的挑戰。為此,筆者在近些年的教育教學中積極探索數學教育教學的有效策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利用創設學習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情境主要有問題情境、知識的魅力、活動的樂趣等,教師課堂教學中,充分創設相應的情境,易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興趣。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希爾伯特說過:“數學問題是數學的靈魂。”康托爾也說過:“在數學領域中,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是新教材的特點,也是新課標的要求。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問題”是激活或喚醒思維的刺激因素,問題情境的呈現引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激發學生頭腦里一系列的加工活動。把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設計成若干有趣、誘人且易于接受的問題,使學生在對這些問題的積極思維中去品嘗學習的樂趣。
2、利用知識魅力情鏡來激發學生的獲得感。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從本質上講,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蘊含在知識本身之中的,我們必須挖掘教材的魅力,用教學內容去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踐證明,知識本身的魅力比分數和考試的刺激更吸引人,是推動學生努力學習更持久、更深刻的強大動力,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是學生獲得感的有效因素之一。
3、利用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課,把課內外、校內外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大量的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個性和特長,陶冶品質和情操。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為主要目標,開展游戲、故事會、板報、小制作、小發明、小論文、猜數學謎語、實地測量、知識講座、趣味數學競賽活動(多解比賽、速算比賽、搶答比賽、最優解比賽等,促使學生內心產生極大的成就感,自覺主動投入數學學習之中。
二、利用多媒體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多媒體教學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也是較為直觀有效的一種課堂教學輔助手段,初中數學教材有很多內容都適宜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教材九年級下冊“二次函數”的圖象時,運用課件來表示其圖象與二次項系數a、一次項系數b和常數項c之間的關系等,學生能清晰地看清圖形的變化與系數的關系,知道a決定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和大小,c決定拋物線與y軸交點的縱坐標,總結出圖象的特征、平移規律等,使在黑板上很難表現出來的東西通過多媒體就很容易表現出來,極大地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意識,使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三、利用生活情境來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概念因其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嚴密性和邏輯性一直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難點問題之一。初中生的知識積累和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對很多數學概念的“理解----識記----掌握----應用”的學習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影響學生的后續學習和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為了改善這種狀況,筆者在講授數學概念的時候,十分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盡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努力涉及學生的現實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克服機械記憶概念的學習方式,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意義,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發展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四、利用成功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快樂感
新課程改革提倡發現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偶然產生的暫時性積極情感給予肯定和鼓勵,實際是課堂成功情境的有效利用,并使其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積極情感,激發學生進而對知識始終產生強烈的欲望和追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成功情境,讓學生成功地學習,成功地對各種疑難的解決,從而使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愿望獲得滿足,并體驗到認識活動的快樂情境,使即時興趣向穩定興趣轉化,產生自覺學習數學的激情。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有更多機會表現自我。課堂上要多給一點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盡量多說、多想、多做、多讓學生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使學生感覺到數學的美,感覺到數與形的協調,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 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精心設計知識的呈現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創新潛能,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