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安
摘 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打破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通過課堂內、外微小視頻的播放使語文課堂散放出新的光彩。將微課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開展自主探究;在活躍的氛圍中,展示個人風采。
關鍵詞:微課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情境
當“微信”“微博”走入我們生活的同時,“微課”也在教學活動中初露鋒芒。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打破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通過課堂內、外微小視頻的播放,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因而,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利用微課輔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已成為大勢所趨。因此,我們不妨大膽嘗試,讓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散發光輝。
一、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小學階段的孩子,如果閱讀的文本離生活實際有一定距離,便不容易理解。反之,他們容易被顏色鮮艷、形象生動的畫面吸引。在微課設計中,我們應盡量創設一些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孩子融入情境,使課本知識變得鮮活,讓學生感覺學習過程就是享受學習樂趣的過程,從而變得愛學習語文了。
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教師運用富有藝術魅力的語言將圓明園輝煌的景象刻畫出來,但這樣的恢弘建筑還是無法讓學生深刻地體會。這時教師通過微課將這個情境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身臨其境,一下就被微課中優美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學習過程入情入境,學習的靈性被激發,這樣就容易開啟學習之門。
二、在豐富的想象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閱讀中,每個人都會產生獨特的思考與體會,這些體會有些來自于自己的生活經歷,有些則來自于豐富大膽的想象。孩子的想象力常常令人喜出望外。在微課的輔助下,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現有的經驗和積累的知識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異議的問題交流討論。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將課本需要解決的重點、難點、疑點進行展示,學生通過微課對知識進行理解感悟。
如,在教學《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時,在教學中適當地啟發學生去美妙地再創造想象和寫話練習是教師要攻克的一個難點,另外將觀察圖畫或者課件和熟讀課文結合起來,深刻體會黃山石的“奇”,也是本課要求達到的目標。教學時,通過品讀課文,讓學生感受文中奇石如何奇特,如何描寫得生動,然后利用微課,總結作者描寫奇石時充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又在微課中出現了更多黃山奇石的圖片,加以簡單解說。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想象自己去黃山游玩,會看到什么樣的奇石?在愉悅的氛圍中交流討論,從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三、在掌握重難點時,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課文中有時會出現一些學生在生活中并不留意的現象。由于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還有待發展,所以課本中這樣的重點、難點句子不好掌握。這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進行教學,既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又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小小的微課走進課堂,真正地讓課堂教學變得“活”起來。
《爬山虎的腳》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經典課文,在賞析描寫爬山虎的腳的時候,有學生提出了一個疑問:文中寫爬山虎的腳的樣子時,有兩句話,一句是“細絲像蝸牛的觸角”;一句是“圖畫上蛟龍的爪子”,為什么同樣是爬山虎的腳,卻做了不同的比喻呢?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圍繞這個問題,教師和學生共同展開了小組合作探究與交流,經過熱烈的討論,大家得出了結論,達成了共識,那就是當爬山虎的腳剛長出來時,顏色嫩紅、硬度較軟、作用是尋墻立足,與蝸牛觸角的顏色、硬度、作用相似,所以葉老給此時的爬山虎的腳作喻非常貼切;當腳巴住墻后,顏色變灰、黏性十足、腳力牢固,可與蛟龍的爪子媲美,因此葉老的這個比喻也非常準確、形象。探究過后,師生都收獲巨大。
四、在個性化思考中,展現學生的自我風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參與適合自己的學習過程,大膽求異,讓每個學生都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展現出自我。微課的加入,也為教師引導小學生開展求異思維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機會,讓學習在產生共鳴的同時,也能夠迸發獨特的思維火花。
如,在教學《荷葉圓圓》一課時,教師用微課展示課文中四個小伙伴把荷葉當成了停機坪、搖籃等事物,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還有誰,會把荷葉當成什么呢?這時教師允許每個學生積極發言討論,并予以鼓勵。學生依照各自的思路,設計出五花八門的情境,每個畫面都充滿童真童趣。個性化的思考,讓語文課堂更加充滿活力。
總之,微課的出現與應用,讓小學語文課堂不再集中于課內四十分鐘,學習的天地更廣闊了,學生的認知更豐富了,教師的思路也正在逐步打開。在語文這片清朗的夜空中,微課猶如一顆嶄露頭角的新星,散發出充滿活力的光芒!
參考文獻:
張一川,錢揚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3(6).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