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多元化考核是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在進行了四個學期的電子類課程多元考核改革之后,從電子類課程考核的思路、認識、做法、經驗等幾個方面,對這個主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且以高頻電子線路課程考核方案實施過程為例,進一步證明了以考核改革為牽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深化教育教學觀念是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電子類專業;多元化考核改革;考核方案;評價體系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提出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任務和措施,要求改革考試考核內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破除“高分低能”的積弊。
針對傳統教育教學理念重教輕學、重理論輕實踐、考核方式單一、考試后的分析反饋不足、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不強等問題,本科院校提出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促進課程、教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1 ]
一、課程多元化考核改革的思路
1.以考核改革構建學生為主的“教與學”模式
在考核方式改革中,要以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素質為導向,構建多元考核方式,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教育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
以學生為中心,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2 ]為了提高學習質量,可推行平時考核制度,使學生的平時成績占到總評成績的60%。平時成績采取課堂練習、作業、讀書筆記、學習表現、小論文、社會實踐報告、課堂演講、實踐操作等形式,合理分配考核權重,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考核評價。這種辦法能激勵學生參與到課程的平時學習過程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2.改革考核內容,合理分配考核權重
合理設置考核內容、分配考核權重,是考核改革有成效的基本前提。建議課程考核成績比例為:60%平時成績+40%期末卷面成績。平時成績根據課程特點由3~5個部分組成,采取“N+2”模式,其中“2”是指學生課堂出勤和課后作業兩項考核形式,“N”則采用課堂練習、讀書筆記、課堂綜合表現、小論文、課堂演講等考核形式。
平時成績考核權重要設置合理,如出勤占10%,課堂綜合表現占15%,作業完成情況占15%,階段性測驗占20%等。[3 ]
3.制訂詳細的評分標準,保證考核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平時成績組成及權重分布由任課教師或教研室確定,制訂詳細的考核改革方案及實施細則,對考核的每項條例制訂詳細的評分標準,注重考評學生的學習、實踐、科研、創新等多方面素質,全面科學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綜合素質,使得每項給分都有理可循、有據可依,提高考核方案的可操作性。
4.構建課程考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
做好課程考核改革的根本方法就是評估與反饋,通過嚴格的評估做好過程、結果管理。
在課程進行過程中,師生隨時溝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修訂考核方案。考試結束不意味著學生本門課程學習的終結,通過考試分析,學生可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發現學生在知識體系、實踐動手能力、綜合素質方面的情況,總結經驗、研討問題、糾正偏差,尋求更好的考核改革方式。[4 ]
二、高頻電子線路課程考核改革方案
高頻電子線路課程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核心課之一。課程改革方案注重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嚴謹、規范、理論聯系實踐的科學態度。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高頻電子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實驗和實例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強化實際應用能力,為進一步學習無線通信專業知識打下基礎。
三、其他考核方式
1.課堂Presentation考核
增加課堂Presentation考核環節,主要基于以下兩點考慮:讓學生不再拘泥于課本知識,去關注該行業的新技術及發展趨勢;大三學生面臨畢業找工作及考研,鍛煉學生的演講能力及克服怯場心理。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每組學生可以選取專業前沿技術或者是感興趣的專業知識點準備,每節課前10分鐘進行演講。具體的評價部分包括:選題8分、內容12分、演講4分、效果6分。課堂Presentation評價表如表2所示。
2.BOPPPS微課設計考核
微課設計內容為通信過程中的常見效應:波導效應、乒乓效應、孤島效應、多普勒效應、記憶效應、呼吸效應、多徑效應、遠近效應等。通過對這些效應的準備講解,一方面提高學生的知識準備能力、PPT制作能力、講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讓班里其他學生認識并且理解這些通信效應。
微課設計具體的評價部分包括:微課教案設計20分,微課展示環節10分。具體微課設計評分細則如表3所示。
將課程總成績分成若干個考核項目,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始終穿插著考核的過程,明顯提高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重視程度,促使學生關注課程學習的每一個細節,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顯著提高了課堂時間利用率,使學生能夠達到高效率的學習;除實踐能力明顯提高外,與實踐相關的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明顯提高。
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是適應應用型大學本科教育的較好的考核模式,其“過程考核”的理念、課程考核項目設置、考核評估與反饋等是課程考核改革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韓紅建.基于創新理念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教育探索,2013(5).
[2]宋斌.主體性教學理念下的數學三環教學法研究[J].學科教學:數學,2007.
[3]姚雷.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J]. 管理學家,2014(9).
[4]陶燕麗.芻議高?!吨袊乩怼氛n程考核方式改革[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
注:項目名稱:新升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改革的探索,項目編號:JYYB201411,項目主持人:邱炎兒,所在單位:呂梁學院物理系;項目類別:教學綜合改革。
作者簡介:李娟娟,女,就職于呂梁學院,北京郵電大學工程碩士,主要研究領域為物聯網下的智能家居、寬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