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
摘 要:全國各個學校正在貫徹落實素質改革的政策,高中是學生思維發展最旺盛的時期,物理教師在物理學教學方面要抓住這一特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思維環境;發散思維
為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要培養21世紀的創新型人才,目前高中階段的學生是未來社會進步發展的希望,所以我們要注重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只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忽視了探究知識過程的重要性,所以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發散思維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往往學生的思維很有局限性,不能開拓他們的創新能力。如何從不同角度、不同的層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呢?
一、發散思維的概念
1.發散思維的定義
顧名思義,發散思維是指老師提供關于學習課程的知識作為向導,讓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對所學知識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從中找到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從而探究出更多的方案和思維方式。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物理現象的觀察發現,根據已有的條件,例如,定義、公式、定律和已有條件,學生在思考過程中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軌跡,從不同角度尋求解題方法。
2.發散思維的特點
發散思維具有流暢、獨特和變通的特點。流暢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創造能力比較強的人一般思維比較活躍,并且能夠第一時間將自己的許多觀點表達出來,表現的反應通常比較快且觀點眾多。主要表現在:有創造力的人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能夠從不同角度發掘適合自己的觀點并且對事物有著比較獨特的觀點;能夠不斷創新和用新的觀點認識事物變通的特點;具有創造力的人通常思考變化多端,能夠在較快的時間內由一件事聯想到許多事情,思維活動不受到固定軌跡和固定思維的局限,所以能夠創新出許多不同的觀念。從發散思維的三個特點我們可以看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好好把握發散思維的培養這三個特點。
3.發散思維的形式
(1)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就是與正向思維是背道而馳的。就是將所有的物理知識概念、規律、已知物理量聯系起來,從一個相反方向倒推,最后得到已知條件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比較特殊,在物理教學中運用逆向思維能夠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在物理解題的時候也常常運用到逆向思維,能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清晰和簡潔。這種思維方式是能夠簡化解題思路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廣泛使用。
(2)側向思維。就是指在研究討論問題的時候從側面的方向出發找到一條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一個思維過程能夠利用聯想把不相關的信息和資料通過一定的路線把它串聯起來。比如,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問題都是與數學問題密切相關的,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合理科學地使用側向思維能夠解決遇到的物理問題。
(3)多路思維。就是針對一個物理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法的思維過程,它能夠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進行思考。多路思維要求學生要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積累豐富的解決辦法。運用多路思維要求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物理知識才能對某個問題運用多路思維,才能保證物理學習質量。
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方法
1.創造良好的思維環境
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的環境影響著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和發揮開拓的發散思維能力。所以創造良好的思維環境是有必要的。(1)要努力提高學生思維活動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利用物理發展背景的歷史,讓學生知道理論知識是如何得來的,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給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了平臺。(2)努力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既是師生關系也是合作伙伴的關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待學生,要建立老師和學生都是平等的關系,這樣學生更加信任老師后,就會使學生更加愿意同老師交流心得,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
2.研究一些最原始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原始問題就是在沒有老師的參與指導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學生自己根據老師所提供的原始問題一步一步地分析、觀察以及思考,并且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參與實驗的經驗獲得一些不相同的答案和解決方案。這樣一個自我研究的過程能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完完整整地體現出來。并且許多原始問題都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限制和誤導,首先學生要對這些因素進行一個初步判斷,然后在研究過程中對不必要的因素進行排除。這樣,學生可以從不同的方向進行歸納闡釋,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
3.通過學生自身實踐培養發散思維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只依靠老師單純地講解理論知識。老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提問,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與其他人意見不相同的觀點。并且給學生能親身參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不僅能在實踐過程中學到知識,還能發揮自己的發散思維。
綜上所述,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在解決物理問題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發散思維的習慣,形成與其他人不同的觀點,從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發展學生的個人素質。
參考文獻:
李倩.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