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勇 胡吉
摘要:德育模式研究是德育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方面。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經過不斷探索和創新,構建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課程體系、行為養成與考核管理體系、職業實踐活動體系、“四求”培育體系為載體的實踐導向德育模式,將“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貫穿學生德育工作全過程。
關鍵詞:高職院校;實踐導向;德育模式
實踐導向德育模式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思想為指導,學校和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按照一定的品德規范來生活,從而養成一定品德的教育。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探索和創新高職學生德育工作模式,構建了以課程體系、行為養成與考核管理體系、職業實踐活動體系、“四求”培育體系為載體,“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育人模式。
一、以“為人民服務”教育工程為引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學院通過“為人民服務”志愿服務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來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一言一行,逐步引導學生將“為人民服務”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使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自身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一)“為人民服務”教育思想進人才培養方案,進教案,進課堂,進學生活動,進學生頭腦
一是進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共增設8個學時的“為人民服務”思想專題教育內容,由思政課部承擔為人民服務思想專題教學任務;二是進教案,學院編制了《為人民服務思想專題教案》,制作了多媒體教學課件,包括PPT課件、案例庫、視頻庫等;三是進課堂,在思政課程教學中,從聽、說、讀、寫、看、察等六條路徑開展“為人民服務”思想專題教學,合計8個學時;四是進學生活動,組建了“為人民服務部”,通過打造學生系列品牌活動,使“為人民服務”思想進學生活動;五是進學生頭腦,將“為人民服務思想”貫穿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使“為人民服務”思想深深植根于學生頭腦。
(二)采取社團化運作模式,打造“為人民服務”學生系列品牌活動
學院建立“為人民服務部”,打造“我的中國夢”“志愿者之?!薄翱萍歼M社區”“青春三下鄉”四大品牌學生活動。實行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采取社團化運作模式,通過開展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各項實踐活動中,將“為人民服務”思想既“入耳”“入腦”,也能“入心”“入行”,實現以活動教育人、鼓舞人、引導人,打造學院校園公益服務“名片”。
二、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構建德育“顯性+隱形”課程體系
(一)建立“崗證課一體”的德育顯性課程
學院建立了包括思政課、湘電“力道”文化課、就業指導課、學生勞動實踐學分與工作實踐學分在內的德育顯性課程體系。顯性課程必須達到必修學分要求,合格者發放“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并作為學生畢業的必要條件之一。
(二)建立融“指導、實踐、養成”一體的德育隱形課程
德育隱形課程大致分為養成體系課程和實踐體系課程兩類。其中,養成體系課程主要包括誠信銀行管理、學生創新項目和學業預警管理等,而實踐體系主要包括大學生事務服務中心、大學生督導中心、大學生新聞中心和大學生志愿服務中心等。
通過融合指導、實踐、養成的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促進學生實現自我意識的提升,協調發展學生的知、情、意、行,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以“誠信銀行”為平臺,構建全方位全過程的行為養成與考核管理體系
(一)依托CRP管理系統
依托校園資源計劃管理系統,以下簡稱CRP,構建一個可視、可控、可持續改進的開放系統。該系統能全程記錄學生在校信息,通過多點采集收集來自專任教師、輔導員、學生保衛處、宿管中心、后勤處、學生社團、實踐企業等多個評價主體的信息,全面掌握學生信息,實現有針對性、更細致地開展工作,幫助學生成長。然后通過計算機網絡實現學校老師、家長、用人單位的信息資源共享。
(二)利用“誠信銀行”積分對學生進行量化的行為養成與考核
將“CRP管理系統”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要求從學生一入校就為每個學生建立各項教育管理規范,并將學生在校的所有表現、取得的成績詳細記錄在信息平臺,給予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全過程、全方位的關照,促進學生形成受用一生的良好素質,為學生提供可以終身受益的財富。利用“誠信銀行”積分,將內化的德育教育用量化的德育實踐活動來表現,“誠信銀行”具體設置項目分為加分項與減分項,每名學生每年誠信銀行積分不低于600分,三年不低于1 800分才能畢業,實現德育的知行合一,培育“德技雙馨”的現代職業人。
(三)利用“CRP大數據”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與管理
通過CRP建立并利用的“大數據”,在學校時空范圍內覆蓋全體學生和貫穿學生三年,通過組合、比照能表達學生狀態特征的數據,為學生制定和實施個性化的管理方案。
1.利用“大數據”解析學生個性。CRP系統中的學生個人信息及學生電子信息檔案,解析學生個性,如在學生電子信息檔案中有學生生活月志,誠信積分情況,生涯規劃管理,參加校內外實踐情況,獲取資格證書情況,學習、生活建議,圖書館資源利用情況,學生消費信息,就業去向等欄目,教師可以通過查看學生電子信息檔案解析學生個性,為更充分地了解學生提供個性化、人性化的管理打下基礎。
2.通過“大數據”制訂和實施個性化的管理方案。通過CRP系統中的學生工作實時數據,管理者們能夠看到學生情況監控內容,包括:第一,學業情況管理:如成績不合格學生比例、工作實踐學分未達標準學生比例、頂崗實習評價不合格學生比例、參加創新項目學生比例、畢業設計優秀與不合格學生比例,第二,行為養成管理,曠課、請假、早退、遲到、晚歸學生比例,受表彰、受處分學生比例等;第三,成長成才服務,勤工助學、參加社團比例等;第四,突發事件,輔導員、宿管員、特勤員報送突發事件數等。通過以上數據,管理者能夠制訂和實施個性化的管理方案。
3.依托“大數據”實現對學生個性化的人文關懷。在CRP學生信息系統中包括我的資料、我的學習、我的誠信銀行、滿意不滿意、合理化建議、學生事務申請、督導日志、博客、我要入黨、畢業紀念冊等欄目,由學生自己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填寫,輔導員通過查看學生電子信息實現對學生個性化的人文關懷,比如學生在“我要入黨”欄目上傳了個人的入黨情況,輔導員能夠及時地了解該學生近期的思想動態及下一步計劃,便于管理者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人文關懷。
四、以校園生活為主線,構建職業實踐活動體系
(一)基于校園生活實景設計實踐情境,建立大學生工作實踐型社團
職業實踐型社團是大學生社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類由學生自發組織的,以共同興趣、愛好和志向為基礎,職業導向性強的學生社團。這類社團對穩定學生專業思想、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提升學生職業素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學院基于校園生活實景,設計生活(道德)實踐情境,組建了一批暑期社會實踐社團、兼職社團、大學生藝術團、勤工助學社團等。要求每個學生從進校起,至少參加一個大學生工作實踐社團,在3年的學習期限內,必須完成不低于7個工作實踐學分,成績合格者將獲得由學院頒發的《學生工作實踐證書》,未取得證書者將不能順利畢業。
(二)將學生勞動實踐學分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開設勞動實踐課程
每個學生在校期間至少要獲得2個校內勞動實踐課程的學分,合計36學時。學生參與校內勞動實踐的學時、學分均按要求上傳到學生實踐管理系統,納入實踐學分的畢業資格審查范圍之內,由輔導員進行審查。輔導員會對未按時、按量參加校內勞動實踐的學生進行預警提醒。此外,還有一類不計入學分的勞動實踐,即學生參與宿舍區域的勞動實踐,這類實踐被納入學生社區管理“自我服務”的范圍,由社區管理服務中心進行考核,并按志愿服務活動進行獎懲處理。
五、以“四求”培育體系為載體,著力提升學生素養。
學院堅持以學生為本,突出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能力,從約束型管理向服務型管理轉變。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品牌為引領,以課堂、活動、社團為載體,實施項目化運作,重點建設“一支隊伍”“三大課堂”和“三類社團”,深化做人求真、品質求善、行為求實、技能求強的“四求”素質教育,逐步形成素質教育的新格局。
1.一支隊伍。建設了一支由輔導員(班主任)、朋輩輔導員、德育導師共同組成的學生工作隊伍,構建了輔導員的選聘配備、培養培訓、管理考核和政策激勵的長效機制,深入推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2.三大課堂。即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的建設,把課堂教學育人、實踐活動育人、網絡育人有機融合,構建一體化全覆蓋育人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三類社團。通過建設實踐型社團、創新創業社團、文體社團,為學生養成教育和素質拓展提供了有效平臺,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重要的引導、示范、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