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孝麗
摘 要:創設情境教學是近幾年新課程改革中運用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打破了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模式,帶領學生走進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創設情境;小學語文;圖像;音樂
情境創設被多次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上課之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根據教學內容,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帶著學生走進課堂,從而讓學生達到情景交融的目的。小學語文學科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在語文課堂運用情境創設法教學,不但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個性,還能擴大學生的想象空間,就目前的語文教學而言,如何運用創設情境,讓語文課堂效果突出,將自己的做法進行分享。
一、將文字轉換成圖像,利用圖文結合創設情境
在教學中,教師可能也會發現這種現象:學生對有插圖的課文比較感興趣,這主要是由于圖文結合能給學生留下聯想的空間。因此,圖文轉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探索所學的內容。比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時,教師讓學生先觀察文章的插圖,讓學生說說“小蝌蚪的成長過程”,然后,讓學生回答“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最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小蝌蚪的媽媽變了模樣”。教師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觀察插圖,他們就會發現小蝌蚪的變化,從而知道生活中的青蛙是怎樣成長的了。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將小蝌蚪的成長變化過程自己畫出來,這樣,小蝌蚪的成長過程就更加直觀了,也更加清楚。通過小蝌蚪還能聯想到其他動物的成長過程,讓學生自己了解,在課外交流。
二、給文章插播音樂,音樂愉悅大腦
音樂的歷史久遠,運用廣泛,音樂對人們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不同的音樂曲調代表不同的心理狀態,也會影響人們心情的變化。在語文課堂中運用音樂渲染情境氣氛,也是對學生的學習有利的。不過,音樂的選擇要根據課文內容來定。比如,在學習《王二小》的時候,由于王二小是抗日小英雄,他把日本鬼子引進了包圍圈,最后他也犧牲了。對于這篇課文要根據課文內容選音樂,王二小放牛的內容應插播舒緩的并帶有鄉村氣息的音樂;而從王二小遇到日本鬼子到他犧牲的內容應選擇具有緊張氣息的音樂,并且音樂節奏要一段比一段更急迫,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刻體會抗日的緊張與艱難,也讓學生體會王二小遇到日本鬼子之后的心理變化。在音樂的感染下,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也有利于語文課堂教學。
三、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呈現逼真情境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還能讓語文教學跳出課堂之外。比如,學習《曹沖稱象》這篇文章時,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對課文內容達到熟背的程度,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將曹沖建議的稱象方法用多媒體做成動畫,在課堂上展現,教師在操作的過程中不能一下子將動畫演示完,而要設發問環節,教師先問學生,學生想辦法,然后教師演示動畫,這樣學生在思考中學習課文,吸收的速度快,理解更容易。《曹沖稱象》的課文學完了,但還存在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曹沖的辦法是給船里裝滿石頭,當水位到達刀刻的線后停止,這樣既要往船里裝石頭,又要把船里的石頭取出來稱,這樣太麻煩,同學們給曹沖想個辦法,看還有沒有比稱石頭更容易的辦法”。聯系生活,學生各抒己見,這樣就會產生不同的答案,這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四、故事續接,想象情境
故事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童年不可缺少的東西。也可以說,孩子是伴隨故事和游戲長大的。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故事也是一個接一個,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教材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故事課堂,引導他們思考,打開他們想象的大門。比如,學習《狐假虎威》這則成語故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故事以動畫的形式在課堂上呈現,當學生明白狐貍假借老虎的威風才讓其他動物“怕”它的。這說明老虎只是盲目相信,而沒有認真思考。這就是不動腦筋的結果,作為領導不能一味地聽信,而要保持頭腦清醒,要有自己思考的空間。但是,換一種角度去想,假如老虎發現狐貍騙了它,那老虎和狐貍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教師可以把這個假設告訴學生,讓學生發揮想象力,續寫《狐假虎威》這個故事。
教師在引導學生想象的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明辨是非,然后展開想象進行續寫;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去寫,而不能把狐貍和老虎這個重點改成了兔子和狐貍,培養學生寫作的嚴謹態度。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靈活多變,教師要在教學中多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多運用多媒體教學。語文課堂利用創設情境進行教學,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孫惠平.淺談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精彩[J].課程教育研究,2014(21).
[2]卞素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應用實踐研究[J].好家長,20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