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摘 要:當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小班化分層教學,構建因材施教高效課堂,成為相關教育者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小班化教學;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在小學教育中,數學學科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其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行小班分層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能夠給學生提供充分鍛煉能力的機會,增強師生之間互動的效果,有效提升了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更好地落實了因材施教。
一、加深對學生的了解,開展分層教學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居于主體地位,教師在開展小班化分層教學的時候,應該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在小班化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加強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了解,在課前的時候認真收集學生的資料,了解學生對于每個階段和每部分內容的掌握情況,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鍛煉。這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分層教學,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四則運算”的時候,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按照學生對于加、減、乘、除每個部分知識掌握程度的不同開展分層教學。針對學生學習能力、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可以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首先,對于數學基礎比較差、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加強四則運算每個部分的練習,注重對其進行單項訓練,提高教學效率。其次,對于基礎水平中等、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應該對于進行一些四則運算的基本練習,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最后,對其基礎比較好、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除了對于進行四則運算的基本練習之外,還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加強對教材進行研究,提高備課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材一直都是主要的授課內容。為了有效改善這種狀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就需要教師對于小學數學教材進行深入挖掘,對于教材中的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拓展,注重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在科學合理分層教學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加強對于教材中涉及實踐的內容進行研究,使學生得到更加充分的鍛煉。
例如,在學習“圓”的相關知識的時候,除了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圓的基本知識外,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進行有效的拓展,幫助學生了解圓的實際應用。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下“圓”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然后可以在小組范圍內讓學生進行討論,開展合作探究學習。安排三個層次學生混合在一個研究小組內進行討論,從而提高小班化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班化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小班的學生人數比較少,所以,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的時間就會大大增加,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部分時間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課堂布置的作業,應該要求學生當堂完成,教師最好能夠進行當堂批閱。這樣對于學生的共性問題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找到問題的答案。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把課堂學習的知識及時消化,有利于更好地鞏固數學知識。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和以后的人生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完善評價體系,加強教學反饋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于教學進行評價,加強教學反饋,從而有效總結教學經驗,為以后的教學提供指導作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開展分層評價,通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的方式,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保證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完“多邊形的面積”的時候,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進行有效的評價和反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針對每個層次學生學習的情況應該進行有效的總結,以正面評價為主,對學生對于多邊形面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實際能力進行評價,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開展小組互評和學生自評,使其能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從而積極改善,促進自身的良好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班化分層教學,既符合當前現代化教學的發展方向,同時又是數學教學實際發展的需求。所以,這就要求小學教師應該加強對教材的研究,提高備課的效率,在教材中挖掘更多的信息。同時應該加深對學生的了解,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小班化分層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教學效率。最后,教師應該不斷完善評價機制,注重在教學中的反饋,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提升,為其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志福.農村小班化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 2015(1).
[2]張勇.“小班化”環境中小組合作的有效開展[J].中小學電教,2014(4).
[3]陳曉瑋.小學小班化轉型的問題與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 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