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虎
【摘 要】幾年前,各種充滿教育新理念的創新模式進入語文課堂,這確實給沉悶的語文課堂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也涌現出了一批“名師”,各校教師紛紛效仿,課堂變得多姿多彩,熱鬧非凡。然而這其中的一些語文課堂卻出現了問題:表面上生動活潑、熱熱鬧鬧,結果是對文章有難得一見的精評深析;重形式,輕實質,語文課堂教學正在從一個低效走向了另一個隱藏的低效。有人這樣形容并總結當前的語文課堂:“重表達,輕積累,語文課堂‘話聲洶涌;重拓展,輕品評,語文課堂‘拓荒成風;重讀‘量,輕讀‘質,語文課堂‘讀領風騷”這不能說不入木三分。那么怎樣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學得高效有價值?本文就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新課標;高效課堂;教學設計;主角;教學手段
自從教研室提出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研究活動以來,作為農村學校的我們發自內心的歡迎與支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是我校的辦學宗旨之一,而構建語文高效課堂恰好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得到了全面的開發,充分體現新課標的“學生主體地位”,有的教師常采用“課堂討論法”或“課堂交流法”進行課堂教學,以為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了,還有的教師認為學生“討論”了課內問題或“交流”了學習方法,課堂氣氛熱烈了,便完成了“互動”教學,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殊不知,老師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循循善誘,步步啟發,反復開導,最后將學生“引入正軌”的實質卻還是教師一再補充說明,一再糾正學生的理解思維。說到底還是教師在唱主角,學生仍是被動的學,只不過“唱”的更巧妙。學生為自己做的太少而積極配合,課堂熱熱鬧鬧,只是虛偽的活力、膚淺的精彩。最后,整個課堂變成“學生的嘴說老師的話”。學生要了解的知識和學生想了解的知識,仍然得不到解決。這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更談不上是真正的高效的課堂。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45分鐘內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折射和反映。那么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呢?
我認為高效課堂的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研讀文本的功夫,在于教師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在于教師針對學生實際,設計出學生能高效自主學習的活動方案,在于教師運用豐富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情緒。這樣既能使學生能進行實踐活動,又有大量的知識積累,教師能不失時機地引導和提升,使得在單位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
一、要精心打造課堂教學設計
“教是為了不教,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學就是‘教學生‘學。教師的課堂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需要”。所以精心的課堂教學設計是高效語文課堂的保證。根據《新課程標準》語文課堂設計首先應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的。
(1)課堂教學設計做到簡約踏實。教師要精確地把握課文的教學目的,就必須需要多元解讀課文文本,當你學會解讀文本時,你才會產生“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課堂調控信心;你才會勇于面對課堂教學是智慧與激情綜合生成的挑戰;你才會不負眾望地成為平等者中的首席。所以了解作者,寫作背景,文章的結構、語言特點、規律,確立課文的重難點,語言訓練點。其他的課堂補充和調節設計只能是一種“調味品”,是為語文課服務的,不可沖淡主題,當然更不能為了取悅聽眾(聽課老師和學生)而荒于嬉。
(2)課堂教學設計要保證合理。包括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思考、學習交流和成果展現的時間以及幾分鐘的反饋練習時間。要精心設計問題,提高課堂的思維含量。課堂上教師少講或不講,做最優秀的學習者,并且只是通過適當的點(點撥)、問(追問)、導(引導)為主線把整個課堂教學活動連貫起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把課堂讓給學生”。
(3)課堂教學設計不需要面面俱到。一個重點、一個難點,學生揣摩感悟透就行。我記得前不久教育局主抓教學的李國剛主任曾經說過:“一節課不能容納太多的內容。如果一節課有多個重點,就沒有重點可言了。高效的課堂必須有清晰完整的知識結構和邏輯結構,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條印象深刻的、脈絡清晰的綱,并做到綱舉目張。也就是說只有老師‘高效,才能使學生‘高效”。簡約化的反饋練習設計則是結合課文進行的邊積累邊運用,不純粹為積累而積累進行大量題海訓練。簡約化的反饋練習設計會避免特別簡單和特別難的題目。少專項,多綜合,滲透過程與方法。具體地說是結合課文生字、文章的空白點,單元主題,語文特點來進行積累、練筆。
二、要把課堂留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
“讓學生學的進去并且學會,教師的課堂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需要”,高效語文課堂的自然本色應該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華中師范大學楊再隋教授曾提出要還原語文本色的觀念,提倡平淡、簡單、扎實、輕松的教語文,“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試想,假如同學們在課堂之上,或爭相舉手踴躍發言,或對答如流滔滔不絕,或凝神靜思靈感頓現,或奮筆疾書下筆成文……有了這樣的學習狀態,那我們還用擔心孩子們的課堂學習效率嗎?畢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過程,能夠同時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從而使他們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既可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因此,教師應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使課堂“活”起來。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更能達到高效的目的。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學“語文”、用“語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
三、要豐富教學手段,調動學生情緒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游戲是學生最樂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課堂教學游戲作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讓學生自始至終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學習《陳太丘與友期》時,我就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學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辯論、分角色朗讀、競背比賽等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的眼、口、耳、腦等動起來,讓思維也運轉起來,讓個性得到自由的張揚。
總之,打造高效課堂,除了上面論述的內容,還需要教師及時反思,就像李國剛主任所言:本節課讓學生獲得了什么,用多長的時間獲得的,學生怎樣獲得的,有多少學生達到了你的要求。這4個問題處理好了,就是一堂高效課。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于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這一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歐陽芬.《有效教學的基本功》,2008,5
[2](美)D·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4]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5](美)內爾·諾丁斯.《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6](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