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綠林
摘要: 語文是各學科的基礎,學富五車也是靠語文做基石,想學好其他學科就應當將語文基礎打扎實。小學語文注重培養對文字的認識使用,寫作能力的初步養成,要求學生有良好的與人溝通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閱讀起著關鍵作用,"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閱讀對學生的重要性,制定可以落實的語文閱讀教學計劃,通過分層次分析學生各階段閱讀培養目標,如何培養閱讀興趣兩方面展開討論。
關鍵詞: 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培養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120-02
閱讀,一般是指看或者讀別人寫的文章。人類自從有了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了閱讀活動。對于當今社會的人來說,閱讀如同衣、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閱讀,可以吸取人類幾千年積累起來的文化知識,不斷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可以憑借書本知識認識客觀世界,不斷擴展認識領域;可以吸收和傳遞文字信息,與他人交流與社會溝通。總之一個人的學習活動、認知活動、交際活動,都離不開閱讀,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和識字、聽話、說話、作文教學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明顯的區別。閱讀,著重于"理解",是和說話、作文教學的不同點;著重于"書面語言"的理解是和培養聽話能力的很大不同。
1.引發學生巧設情境,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經過一系列的課外書閱讀、信息資料的查閱、歷史博物館的參觀后,在班級內開展閱讀競賽、閱讀之星評選、讀后感好作品評選展示,在學生的作品當中清晰可見學生們寫作的進步、掌握素材積累的方法、繪畫與文體巧妙和諧的結合。學生的自覺學習勝過教師的百般講解。教師有目的地設計巧妙語言,利用教學文本引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既鞏固了學生的課內知識,又豐富了學生的閱歷。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了以下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①抓住上課伊始的有利時機,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精彩的開場白或話題引發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進入最佳狀態,為整堂課拉開序幕;②以和諧的課堂氣氛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學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動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時刻注意保持輕松愉快的氛圍,充分滿足學生敘述的愿望;真誠和藹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把微笑帶進課堂,將歡樂帶給學生。當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一點成功,他們也會像成人完成了一個重大科研項目一樣感到高興,繼而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獲得巨大的內驅力,驅使他們向著進一步的成功邁進,從而形成穩定而持續的興趣。
2.多鼓勵學生產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閱讀積累的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直接影響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如果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產生閱讀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誘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是訓練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第一要義。人總是喜歡聽好話的,小學生也是如此。我在教學中,當學生遇到難題正猶豫不決時,我不是一味地催促,而是善意地進行引導,我會說:"沒關系,老師知道你是最棒的,把你想說的大膽說出來,有錯老師幫你糾正。"要多鼓勵小學生閱讀,及時肯定小學生在閱讀中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快樂地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我常常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找一些兒童讀物讓他們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進行閱讀,每星期進行一次交流評比,看誰奪得"閱讀智多星"。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閱讀理解能力越來越強。語言精妙,源之積累。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強調應"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如果沒有語言和語感的"厚積",就不會有驚世之作的"薄發"。課外閱讀的擴充,正是期望為這種"厚積而薄發"提供的廣闊天地。從一年級開始就該培養學生閱讀積累的習慣,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記憶的高峰,背誦古詩是很重要的一個板塊,還可以積累一些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
3.閱讀教學能夠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能力
閱讀教學,憑借詞、句、段、篇,著重進行理解書面語言的訓練。誠然、朗讀、默讀、思考等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但聆聽別人是怎樣理解的,彼此交流個人的理解,就離不開問答、討論、口述等方式,必然使聽說能力不斷得到培養和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思想教育,而且逐步理解和積累詞語,認識用句子表達思想感情的種種方式,了解作者是怎樣確定中心,怎樣選擇材料,組織材料,怎樣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并從中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認識能力。
4.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全部,是知識的源泉。"可見想象力對于科學研究,探索發現的重大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安排一些啟發學生想象能力的教學環節,對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創新能力是大有益處的。首先,要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通過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欣賞,使學生受到感染;通過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及學生的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觀察力。當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之后,創造想象能力便有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在已有知識結構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補充和發展,從而產生的新奇結局,當然,創造性想象能否產生創新成果,還取決于結果的合理性,在教學時我們還要注意引導學生評價自己想象的合理性,并告訴學生創造性想象不能違背客觀現實和客觀規律,學生創造性思維不是失去理智的胡思亂想。牛頓說:"沒有大膽的猜測,就不能做出偉大的發現。"直覺思維是創新的先導,許多科學家就是靠直覺思維做出預測,把握方向的。直覺思維是創新思維的彌補,是創新的高級思維形式。
總之,閱讀學習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引導學生有意識,有目的的進行閱讀,避免盲目的自學閱讀,應付式的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學到知識,得到創新,從而逐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林中德.語文教育的智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張和田,等.學校教育評價.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2004.
[3] 王小瀾.創設語文教學有效情境.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
[4] 盧曉娟.淺析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考試周刊,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