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尊鴻
【摘要】對院校學生而言,能否具有較強實踐能力是關系到能否更好應對激烈行業競爭的關鍵所在。在傳統院校教育中,學校將過多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對學生理論知識傳授上,導致學生在畢業后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適應新工作崗位,這就失去了院校原本應有的優勢。大量實踐活動告訴我們,進一步加強與企業之間合作,共建實踐基地,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快速提升。正是基于這樣的現實背景,本文以“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實踐基地模式”為主要研究對象,立足企業管理展開細致探討,以期能為業內人士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校企合作,實踐基地,模式創新
1.前言
眾所周知,院校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實用型的人才,換句話,當學生畢業的時候,能夠直接走上工作崗位,開始工作。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院校似乎還無法很好地達成上述目標,其最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無法實現學校與企業的有機結合,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無法及時在企業中得以實踐。這也就出現了這樣的一種狀況:當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企業方會有這樣的疑問你們在學校里究竟學了些什么東西。如果這種狀況不能盡快解決,勢必會對院校學生就業產生很大影響。因此,進一步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實現實踐基地共建刻不容緩。
2.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實踐基地模式創新的具體策略
要想進一步深化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筆者認為應該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
2.1搭建信息共享、項目共研、基地共建、人才共育平臺?
積極發布企業產品最新成果與人才招聘需求,及時更新院校教育改革信息,周期性開設校企高端論壇,專家座談會等,以方便快捷的實現校企信息共享。根據實際情況設立校企課題開發指導委員會,針對校企合作過程中的熱難點問題進行著重討論,從而進一步確立校企研究的共同課題與方向。基于項目共研平臺背景下實現校內外實訓基地共建共享,保障學生工學交替,頂崗實習就業與專業教師實踐等工作正常進行,促使教師提升自我綜合素質,盡快掌握先進技術與新產品的工藝流程。院校需依據企業實際需求開展針對性培養,以契合企業人才實際需求方向?;谛畔⒐蚕?、項目共研、基地共建、人才共育平臺基礎上,為企業提供各類人才培訓服務,依據員工崗位實際情況制定專業培訓類型與方案。
2.2樹立先進人才培養理念,吸收企業橫向研發資金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動的先導。對于院校而言,一定要敢于革新傳統的人才培養理念,不僅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院校優勢在于學生較強的技能水平與動手操作能力。一旦無法達成上述目標,院校優勢就不復存在,也就無法求得更好生存與發展。因此,院校一定要充分意識到21世紀是一個特殊的時代,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一定要符合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合格的、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另外,學校發展、課程建設都離不開資金支持。對院校而言可大膽吸收企業研發資金,讓企業為本校課程的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技術支持和資源支持等。當然,為此學校必須要進行認真的準備與策劃,讓企業能夠看到投入大量資金是可以獲取豐厚的回報的。事實上,也就是要想企業了解到本校所培養的人才都是真正符合企業的標準和要求的,這樣不僅能夠廣泛吸引企業的關注與重視,使其投入資金,也能最終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局面。
2.3進一步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
校內外實訓基地完善的關鍵就在于要想課堂變成企業,也就是說為學生們營造一種與企業氛圍近乎相同的實訓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去完成實訓過程的各項工作。為此學??蓪iT建設相關的實訓大廳,不斷升級和完善相關的設備,完成文化的布置,創建財富夢想一條街。更為重要的是,要跟據校外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要求,拓展基地,讓基地的效能不斷提升,完成其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的使命。
2.3.1關于校內實訓基地
所謂的校內實訓基地就是指在學校的內部所建設的以人才的培養為終極目標的實踐性場所,在這樣的場所中,學生可以將日常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應用,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承擔課程教學、課內實踐、專業階段性實習和專業師資培養等。
2.3.2關于校外實訓基地
校外實訓基地就是指通過各種途徑與方法,在一些企業建立起實訓基地,以供院校的學生實習。校外實訓基地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可以讓學生在校期間就直接到工作的最前段,了解未來的工作流程,為未來就業做好最為充分的準備工作。事實上,目前很多院校都已經和一些企業簽訂了相關協議,建立了實訓基地。但要想真正發揮校外實訓基地的優勢,還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除了要借助企業的相關硬件設施外,還需要企業師傅。這些師傅應該成為學生們在校外實訓基地的老師,和校內教師一樣,為學生們傳道、授業、解惑;
第二,學生們到了校外實訓基地并不是就和學校沒有關系了,也并不是說學校只需要單純的指派教師到實訓基地去巡視即可,而是應該讓老師和學生一起學習,讓每一位專業教師都到實訓基地去定崗實習,以此來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全面提升專業教師綜合素養。
2.4校企合作研發專業課程教材,開設特色班
眾所周知,院校所培養的都是應用型的技術人才。也就是說,當學生畢業的時候,就要馬上走上相關的工作崗位開始自己的各項工作。為此,我們就要保證學生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必須是切實有實際用途的。因此,可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共同進行專業課程與相關教材的研發。這樣能真正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開展教學,也就能盡量避免學無所用這種尷尬局面出現。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建課程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而其中最為快捷的方式應該是與某一企業聯合成立《企業管理》特色班。通過這種特色班的設立,可達成以下目標:第一,實訓比例大大提升,進一步強化學生們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第二,特色般的技能訓練更加具有實戰性。無論與哪個企業合作,這個企業一般都是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那么,在企業主持下,由業內專家和學校的專業教室門共同研發的實踐課程勢必會更加具備行業特色,也就更加貼近企業的實際需求了。第三,授課教師構成的變化有助于盡快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在傳統的課程中,主要是通過專業教師授課的方式去完成相關內容和任務的教學的。但是,在特色班教學中,大膽引入企業專家參與授課的方式,這種方式可給學生帶來更多鮮活案例、更加實用的操作技巧,再配以專業教師扎實的理論及優秀科研能力,就可盡快實現學生理論知識向實踐工具的轉化,全面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2.5實踐基地建設需與教師綜合素養相契合
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以及實踐基地的建立都會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換句話說,對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院校教師們而言,不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同時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給予學生更多的引導和幫助,讓學生盡快成長為真正滿足社會需求的、復合型的合格人才。因此,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對教師的培養,為教師專業化提供更多、更好的機會與平臺,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理論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的導師和引路人,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積極效用。但在校企合作共建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首先,校企合作與實踐基地的建立是為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而并非流于一種形式,因此在具體合作過程中,合作模式等都要予以充分考慮;其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必須圍繞人才培養的目標來開展,其目的是為了真正培養出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合格人才;再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應該是長久的、穩定的,是由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的、積極地參與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實踐基地應有的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進而實現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出合格企業管理人才。
3.結語
綜上所述,在21世紀這樣一個競爭極為激烈的時代里,對人才的定義已經發生很大轉變,不僅是在傳統層面上有良好知識儲備就可以,更加看重的是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而上述目標僅依靠傳統的院校獨立培養很難實現。為此對院校來說,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不斷革新人才培養理念,進一步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尤為重要。校企合作對企業管理人員而言也是一項大課題,任重而道遠,需與校方積極合作,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1]李麗.芻議企業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2:55-56.
[2]檀亞芳.院校企業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建構與實施[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4,06:33-34.
[3]周雪,趙欣.工學交替模式下院校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J].北方經貿,2014,13:21-22.
[4]陳海明,陳芳,張穎.院校教育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考試周刊,2015,1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