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麗
摘 要:當代大學生是否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成才與否、中華民族的興衰成敗以及我國綜合競爭力的強弱。基于對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調查,對藝術類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進行闡述并分析原因,最終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引導大學生具有正確的社會責任認知,進而提升其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
關鍵詞:藝術類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對策研究
一、藝術類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
當代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主流是好的,是積極向上的。他們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道路,擁護黨的政策意見。他們熱情洋溢,充滿活力,熱愛生活,富有創新精神,追求真、善、美,是大學生中最為活躍的特殊群體。
藝術類大學生(以西安美院油畫系學生為例)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如組織手繪帽大賽,通過校園的拴馬樁展示出售和在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出售,將出售手繪帽所得資金捐到希望小學;參加公益拍賣,將自己作品所拍的資金捐給災區或貧困地區;六一兒童節到幼兒園給小朋友送去歌聲與微笑,等等一系列活動,表現出高度的熱情。總體來說,藝術類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積極樂觀向上的。
但是由于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給我國經濟帶來繁榮、幫助人們樹立自我意識、競爭意識,同時也讓一些人變得唯利是圖、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思想行為變得更加功利,改變了人們的價值取向。尤其對藝術類大學生群體影響尤為突出,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我責任方面,不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
藝術類大學生生源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因自己從小喜歡藝術,大學自然而然考取藝術類高校;第二種因為相對于文理科專業,較低的文化課分數就可以考取藝術類專業,所以一些學生走上了藝考的“捷徑”。因為第二種學生大部分并不是真正喜歡畫畫,只是作為一種考上大學的手段,所以在進入大學之后,始終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點,不能真正地融入到畫畫的氣氛中,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專業課的學習中,也不能通過大學的學習,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并最終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他人責任方面,部分藝術類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感受
對于藝術類大學生的教學,所有專業所強調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創新、獨特,能創作出不同于他人的作品。但各個專業因為其特殊性也有不同之處,對于油畫教學,大學低年級完成基礎訓練后,老師會著重強調個人感受,發現自身的獨特性,并將其表現在作品中,這樣才是一幅與眾不同的作品。在整個大學的學習中,從來沒有“合作”完成作品這一種方法。因此,油畫系的學生不注重與人溝通,反而更愿意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時而欣賞自己,時而又厭惡自己。他們自我意識突出,不愿承擔班級事務,集體觀念弱化,自由散漫,組織紀律性不強。
(三)國家責任方面,缺乏奉獻精神,職業責任似有而實無
當代大學生對國家責任方面的承擔,主要表現為畢業后在自身崗位上的職業責任承擔。藝術類大學生由于天性不喜歡被約束,加之學校教育的“個性化”,使得一部分學生不受公司紀律的約束,或頻繁的換工作。公司認為他們職業責任感似有似無,影響了公司的正常運作和管理。
二、藝術類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意識淡薄原因分析
在經濟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將其主流意識形態以及價值觀灌輸到當代大學生的頭腦中。由于大學生處于成長階段,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
(一)社會上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使部分藝術類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和錯位
市場經濟是把雙刃劍,它在對大學生產生積極作用的同時,還存在著消極的影響,它會引起大學生人生觀的扭曲,從而淡化了其需要承擔社會責任感的意識。西方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和新鮮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途徑展現在藝術類大學生的眼前,他們思想異常活躍,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但又缺乏敏銳、準確的判斷能力,所以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和熏染。
(二)學校社會責任感教育缺乏明確導向
現在的學校社會責任感教育,缺乏明確符合藝術類大學生需求的價值導向。社會責任感對于大學生具有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部分課程中過于注重對社會責任感社會價值的宣傳,而忽略了社會責任感對藝術類大學生的個體價值。這就使藝術類大學生將社會責任感與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聯系不起來,難以形成符合藝術類大學生需求的價值導向。一些課程的社會責任感培育形式陳舊,缺乏創新性,藝術類大學生卻又排斥循規蹈矩的形式,這就阻礙了藝術類大學生履行社會責任感的積極性。
(三)家庭沒有正確引導其承擔社會責任
家庭教育是人類教育活動的重要方面,家長的價值觀、世界觀對子女形成重要的影響。藝術類大學生大多家庭條件較好,所以一部分家長在孩子畢業后繼續為子女提供大量生活費,孩子可以“隨性”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們沒有為孩子的人生規劃做出正確的導引,使得藝術類大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社會的關系,認識不到社會賦予自己的責任。
(四)自身認識不足
藝術類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自我意識較普通學科類大學生更強。由于藝術類大學生社會閱歷少,拒絕接觸社會,整日沉醉在自身的創作中,認為自身需要“獨善其身”“兩耳不聞窗外事”才可以創作出“脫俗、一塵不染”的作品。他們對社會缺乏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阻礙了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和發展。藝術類大學生在“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中,認識不到社會賦予他們的責任,也就不能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和理想信念。
三、提升當代藝術類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對策研究
(一)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馬克思主義認為,外界環境直接影響著人們思想、觀念的形成。在新媒體發展的今天,各種媒介被當代大學生所接受,例如微信、微博、QQ及各大校園論壇等。黨和政府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大學生關注的新媒介,傳播社會主流價值取向、傳遞正能量、積極優化社會輿論環境。例如,政府可以建立一個集思想性、先進性、創新性于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共主頁,通過微信平臺,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通過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習近平主席的一系列講話來激發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充分發揮高校教育主陣地的作用
“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但是現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存在的誤區主要是理論聯系實際太少。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學校可以多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讓學生利用周末或者假期深入西北山區農村支教、進入社區為老人服務、考察紅色革命圣地等一些地方,在當地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自身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其次是因材施教。公共課老師和輔導員應共同擔負起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認識到他們工作的特殊性。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有效發揮教師職能,在教育目標設定、內容安排、方法上采取針對性教育,使教育方法僅僅貼合藝術類大學生的實際情況。
(三)優化家庭環境
孩子與父母朝夕相處,他們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的身心成長。父母自身的文化修養、道德素質以及為人處世方式對子女的成長影響巨大。因此,父母應該以身示范,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孝順長輩、與人為善等,為孩子做出表率,這樣會增強孩子的責任感。
除此之外,父母還應同時關注孩子的道德修養和心理健康。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父母過于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在意孩子是否能夠考入重點高中、重點大學,而忽略了德育的培養。因此,當孩子離開父母,進入大學、進入社會時,認識不到自身所承擔的責任,社會責任感淡薄,遇到挫折時,心理素質差,不能正確地面對困難,解決問題。
四、引導當代大學生加強自我教育
首先,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道德修養,準確把握自身特點和能力,樹立人生目標,完成職業規劃。
其次,正確認識自身專業,轉變錯誤片面的觀念。習近平主席在文藝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藝術。文藝要反映好人民的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一思想既是文藝創作的核心命題,也是文藝工作者職業修養的價值取向。因此藝術類大學生應該謹記習主席講話,不要“故步自封”,把自己困在狹隘的空間里,而應該深入生活,提升社會責任感,肩負起當代藝術類大學生理應承擔的歷史使命,創作出人民喜愛的好作品。
五、結語
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強弱關系到中華民族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國夢的實現以及大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藝術類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一個特殊而重要的群體,對其社會責任感培育的研究還需要不斷深入與完善,它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當代大學生的共同努力。借此調查,在了解當代藝術類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認知現狀的同時,有助于深入研究培育提升當代藝術類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對策,以此引導當代藝術類大學生踐行其社會責任感,自覺履行自身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潘賀男.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
[2]黃雅蓮.論市場經濟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2,(s1).
[3]尹振永.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3.
[4]段志光.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形成與發展的影響因素[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1999,(04).
[5]王珊珊,胡皓月.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內涵及現實意義的研究[J].首都教育學報,2013,(12).
[6]劉兆吉.高等學校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1995.
作者單位:
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