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先
摘要: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是培養與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和科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必須重視數學應用的教學,將應用意識的培養和應用能力的發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學生具有適應生活和社會的能力,使他們能親身應用所學知識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處理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學生;應用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74-01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數學是人類用于交流的語言。可見數學不僅是一門知識,更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推進了應用數學與數學應用的發展,使得數學幾乎滲透到了每一個科學領域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科學的深入發展越來越依賴于數學,而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也越來越多地借助于數學知識及其思想方法。同樣地,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發展也推進了數學的進一步發展。數學作為科學的語言,作為推進科學向前發展的重要工具,在人類發展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并將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數學的教學,決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而必須引領學生學會應用。特別是在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培養小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尤為重要,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學數學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的價值。
一、小學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根據小學數學新課標的要求,在新時期教學工作中,要把學生看作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更多的是發揮引導、組織的作用。換而言之,數學課程的開展要圍繞著學生展開,促使其具有一定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但長期以來,教師及家長都存在一個認識誤區,認為只要掌握書本上的知識、技巧,就可以獲得很好的成績,并自然而然的將這些內容應用到生活中。而事實上,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并非易事,尤其是針對小學生而言,由于心理、智力發育尚不成熟,缺乏自制能力、主動意識,而數學本身是一門從實踐中發展而來的學科,必須通過有效地方式讓學生學以致用。
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數學源于生活的本質被不斷弱化,人們將其視為一種理論、工具、方式,來研究更加深奧神秘的科學問題,這造成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從教育角度來說,新課程標準要求很明確,其目的是促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并靈活地運用在生活中,能夠利用數學知識獨立解決一些問題。但在傳統應試教育理念下,數學更注重的是學生的解題能力,考核學生水平的唯一標準是分數。這樣一來,學生就很難在具有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大量的經歷都用在考點、難點、重點的研究上,脫離了數學教育的本質。
以新時期為背景,小學數學從教材內容到教學觀念都發生了轉變,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加強在數學應用方面的意識培養,促使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二、小學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的策略
(一)結合生活場景、創設課堂教學。
事實上,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并不復雜,教師可以通過基礎知識的傳達,重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筆者通過歸納總結,小學階段的知識體系主要包括基礎的數字、單位、刻度、運算、圖形等,與“純粹”數學的抽象性、邏輯性聯系并不是很強烈。借助這一先天優勢,積極的引入生活化場景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將數學學習與解決生活問題聯系起來,讓學生感覺到“數學是有用的”。
從數學教育的性質上分析,數學作為一門學科,主要是研究自然科學、空間形式、數量關系等內容,形成了大量的公式、定律、定義等。這些內容以總結的形式直接出現在書本上,學生很難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因此要求數學教師善于結合現實中的問題,對數學學科中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剖析應用。例如,在學習“兩點間直線距離”的時候,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案例,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小明和小紅在一起,兩人每天一起來上學,為什么小明來得早,而小紅來得晚呢?由此引出兩點間直線最短的概念,通過上學的線路不同進行說明。
(二)發現數學問題,強化應用意識。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一個有效的研究方法,適用于大多數學科應用。很顯然,必須先具有“發現問題”的能力,才能進一步展開研究工作。將這一方法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很多小學生在學習中,都不了解數學知識的功能,更不了解數學知識的作用范圍,只是單純地進行記憶、聯系。尤其進入高階段之后,對數學學習已經形成思想慣性,只會以來課本提出的問題,而自己卻提不出任何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幫助或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知識,還進一步培養了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了質疑精神。例如,在學習“矩形面積”的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引入數學史的內容,并進一步與現實中的面積計算應用結合起來。
在強化應用意識方面,可以改變課后作業的布置形式,例如,不再布置一些單純地乘法計算面積問題,而是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各自測量自家客廳的面積。通過現實中的活動實踐,讓小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樂趣和價值。
(三)走出數學課堂,實踐數學能力。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學工作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讓學生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數學應用能力。例如,在教師的帶領下測量操場的長度、面積,并將測量的數據進行評比公布,選出最精確的一組進行表揚,由此可以培養學生數學的嚴謹態度。
總體來說,“應用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明顯的表現性,但它只是一種教學理念,而不是一種教學方法。數學是一種從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知識體系,但由于科技的發展,其工具性特點不斷增強,由此也造成了教育環節中與現實應用的脫節。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現實情況,針對小學數學的特點,積極開拓教育資源,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班基正.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J].學周刊,2014,26.
[2]黎上達.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與能力[J]. 云夢學刊,2007,1.
[3]萬亞斌.淺談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10.
[4]汪友華.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J]. 學周刊,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