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教育心理學出發,探究教學方法,可豐富教育理論知識,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心理規律;通過分析情境教學法的特點,得出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的可行性與有效性,為探索其它可行的教學方法提供藍本;本文主要從情境教學法的特點、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意義、情境教學法在歷史教學的心理依據與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四方面來探討。
關鍵詞: 情境教學法;心理依據;初中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258-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學方法上有了進一步的變革。但教學方法的改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教育理論對教學方法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以情境教學法為例,淺談其教育心理學依據,為探索其它可行的教學方法奠定理論基礎。
一、情境教學法的特點
(一)身臨其境,形象逼真。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法一般會提供給學生一定的已知條件,讓學生回到歷史的時空下,模擬當時的歷史場境,感受歷史并學會去分析、判斷和總結。因此它會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能較容易地體會到當時的史實,讓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更加印象深刻。
(二)蘊含理念,意義深遠。
情境教學法的“情境”是在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以形象為主體的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特定場景。它使學生的認知與情感、學習與應用有機結合起來,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
二、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常伴隨著積極的情趣體驗,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便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情境教學法可使學生的興趣得到強化,愛因斯坦曾言興趣在學習的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了興趣,學生更愿意去讀史,更愿意去學習甚至鉆研歷史。
初中歷史教材豐富多彩,教師可以根據初中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與心理特征創設情境,發展學生各種興趣,引起學生的求知欲。
(二)有利于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
“情境教學法強調以情感作為教學起點,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的體驗和反省、感悟為組織依據。”①因此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會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不再單純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深刻詮釋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三、情境教學法的心理依據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我國的傳統的歷史教育,注重的是史事的傳授和思想的教化,強調以史為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但在新課改的推動下,課程功能發生了轉變,它要求關注學生的學習與學生個性的發展,歷史課程的功能由以往單純的知識傳授和思想教育,逐漸轉向重視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培養。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符合這些要求的?!霸诮嬛髁x看來,學習者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境和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含義。如果原有知識不能同化新知識,則要引起順應的過程,即對原有的認知結構進行改造和重組。通過同化和順應,達到了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雹?/p>
情境教學法便是建構主義理論下的產物,它將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基礎,引導學生構建新的知識結構,豐富或調整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分析、推理、鑒別的能力。
(二)經驗干擾說。
干擾是在學習與回憶過程中受到其他刺激干擾的結果。它有兩種情形,一是前攝抑制,是指先學習的對后面學習知識的干擾;另一種是倒攝抑制,指后面的學習對前面學習知識的干擾。心理學實驗研究還發現,在倒攝干擾中,原始學習和隨后測量間插人的學習知識與原先學習知識的相似性越大,則對原始知識的記憶干擾也越大;相似性越低,干擾的系數也降低。比如在學習各朝各代的變法時,尤其是同一朝代的知識點便容易產生混淆,一旦由于長時間的遺忘甚至會產生張冠李戴的情況。一旦將無意義的知識融合情境串聯起來,便會產生減少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的影響的效果,也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四、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防止“一刀切”、“一鍋煮”。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有以下幾種類別:一是問題情境類;二是角色情境類;三是事件情境類;四是文物情境類?!雹勖恳活惗加懈髯缘奶攸c,要依據講授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原有的知識基礎,采用有針對性的情境教學法,以防只有情境教學法的形式,但對歷史教學起不到任何作用,畢竟教學方法只是一種手段,而學會歷史知識才是真正的教學目的。
(二)創設情境貴在精,不在多。
初中歷史課程教學內容橫跨政治、經濟、文化等,縱跨先秦至世界時期,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不盡相同的。有的教師在教授時,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創設情境,甚至將整課內容都采用情境教學法。學生整節課都被各式各樣的情境教學法所吸引,但卻忽視了教學最基本的教學任務,學生沒有學到教學目標所規定的標準。事實上,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并不是每課的教學內容都適合情境教學法的,并且教師也不宜過多的采用情境教學法,每課要精心的設計編排內容,安排的時間不宜過長,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這樣才可使學生對所要學的知識印象更加深刻。
總之初中的歷史教學在過去傾向于傳統的知識灌輸,使歷史課程成了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情境教學法是依據教育心理學理論的研究,強調對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個性的成長,把學生看作學習過程的主體,培養學生分析、鑒別歷史知識的能力。
注釋:
① 李秀偉,韓吟編著 情境教學,青島出版社[M],2006年9月,第10頁
② 楊建國 于躍 建構主義與多媒體課件的情境創設[J] 西安政治學院學報,1999(5)。
③ 杜芳 新理念歷史教學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68頁。
參考文獻:
[1]齊世榮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2]馮忠良 伍新春 教育心理學[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
[3]陳琦 劉儒德 當代教育心理學[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4]李秀偉 韓吟編著 情境教學,青島出版社[M],2006年9月。
[5]杜芳 新理念歷史教學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作者簡介:劉英濤(1990-),女,漢,重慶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