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摘 要:數學不僅是一門必修課程,更是一門文化歷史淵源流傳上百年的學科。數學文化是當今世界學者鉆研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之一。近年來,各個領域都或多或少地運用到數學文化,小學數學文化也不例外。將簡介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數學文化,簡述如何對數學文化進行發揚光大。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文化;文化教育
一、深入挖掘小學數學課本中的數學文化
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共同為小學生打造出多姿多彩的數學世界,這啟示我們,在小學數學的講授實踐中,教師可以適時適當地講述數學文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學習圖形這一新概念時,老師可以先和學生介紹七巧板,七巧板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的智慧發明成果,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在學生已經對這些簡單圖形有了基本了解后,用七巧板游戲開展或結束這堂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崇敬之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小學數學老師在其職業生涯間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不斷更新豐富自己的數學知識,將數學文化與歷史等現實生活緊密聯系,了解小學課本中的數學文化與故事,使其更好地運用于數學知識的傳授。
二、數學文化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課堂講授只是讓學生單純地學到數學理論,而無法讓學生深刻了解及養成數學思維,也不能讓學生理解數學文化的內涵。于是,相關鉆研學者提出如下幾個建設性見解。第一,老師可以通過對與數學相關的文章進行導讀,幫助學生對數學文化的內容有新的理解,或者讓學生在課外多自行閱讀與數學文化知識相關的文章與書籍,如,偉大數學家的自傳或者數學的發展史等,寫出自己的讀書心得,最終形成對數學文化的了解。第二,實踐中學習數學。在日常生活或科研領域中,數學知識常常隱藏在其中。學好數學,就要經常性地利用數學知識。老師應該常舉行相關的數學活動,如,班級小超市,讓學生在模擬超市里進行買賣收付,使得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理解數學文化。
三、將數學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情境中
比如,在學習“圓”這個概念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回想,他們身邊的、生活中的圓形,讓學生說出身邊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如:盤子,光碟等,為學生對圓構建外觀上的感性認識及參照,使學生在初次學習圓的基本特征的同時感受圓就在我們的身邊,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并借這些圖片及生活中的小發現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后面的數學學習作好知識與情感的鋪墊,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親身體會到圓的特性,這樣原本枯燥無趣刻板的數學就會變得生動活潑有趣了,大大促進了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和親切感,體會到生活中數學的重要性。
四、告別單一的數學講授形式
老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形式為小學生講解數學文化,例如,小學生比較喜歡游戲與競賽,老師投其所好,組織學生分小組學習數學文化知識,老師提出設計與數學文化相關的問題,讓小組之間進行討論,組與組之間進行競賽,看看誰回答得更好?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搶答等多種游戲競賽方式,看看哪個小組對數學知識懂得最多,最后獲勝的小組,老師可以進行獎勵,還可以在班里舉行一個和某數學家相關的專題講座,比如,在我國數學方面有巨大貢獻的數學家——華羅庚,向同學們介紹這位數學家的科研經歷,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常識,還可以從故事中體會科研所需的優秀品質,獲得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充滿正能量。且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可以大大促進學生學習數學文化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五、數學教育觀念現代化
用數學文化的思維去審閱小學數學講授,小學數學講堂講授的方針不僅僅是讓學生單純地學會數學知識理論,而是要使學生養成數學思維,及培養學生進修數學的耐力和立場,可以把數學同現實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對數學學以致用。為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觀,形成全新的、文化型的數學教學觀。舊的數學教學觀只是單純強調數學學科知識,展現的是煩瑣枯燥的數學計算和證明過程。而文化型講授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和感悟數學,及感受到數學家的精神,從而使學生真正領會數學知識的文化底蘊。因此,對老師學生而言,秉持全新的符合當代文化的數學教育觀是非常重要。
總而言之,學生應該在生活點滴中了解數學文化,運用數學文化,從而養成正確的數學文化思維,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最終達到數學教學大綱的方針要求。
參考文獻:
[1]王富英,馬岷興.數學文化教育及其結構[J].數學通報,2014(7).
[2]張奠宙,竺仕芬,林永偉.“基本數學經驗”的界定與分類[J].數學通報,2015(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