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利平
摘 要:初中階段學生的寫作水平既是學習成績的表現也反映了語文素養。寫作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然而,不少初中生一提作文就頭疼,究其原因,是不善于從生活中擷取內容進行合理表達,教師的作文教學方法與學生生活相去較遠。探究貼近初中生生活的作文教學策略,有必要從現象入手,找到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學生;作文現狀;分析與對策
葉圣陶先生很早就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停。這句話明確指出學生作文貼近生活實際,消除懼怕作文的心理,從而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放開種種束縛,進行自由表達。這也要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給予貼近學生生活的有效作文指導。
一、初中生作文脫離實際生活的表現
1.缺失真實的自我
翻開初中生的作文,總讓人感到一股“早熟”的味道。他們使用著成人的話語方式,表達著頗有成人氣的思想。為何失去了他們本該有的童真、童趣呢?現在初中生的作文里有的是連篇累牘的假故事、假情感,而不是他們自己的故事。有的學生,無論什么題目,采用的都是相同的假素材,著實令人生厭,這種作文里自我情感缺失的現象也著實讓人心寒。
2.缺少真實的內容
學生為了應付教師,完成任務,有的隨意杜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脫離事實編故事。作文內容空洞,寫的都是一些大話、套話,言之無物、小題大做、無病呻吟的現象較為普遍,以致很多學生的寫作都驚人的一致。
3.缺乏真實的情感
學生抄范文、背范文,考試時生搬硬套范文的現象嚴重。抒自我真情的學生能有幾人呢?多數是在別人習作的基礎上拼湊字數。多種多樣的作文選本應該為初中生的習作提供多樣的素材,在寫作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借鑒。但是,初中生沒有正確地對待范文,甚至一味地依賴范文,以致于不再用心對待生活,不會抒發內心的真情實感。
二、貼近初中生生活的作文教學策略探究
1.抓住作文契機,激發寫作興趣
指導學生作文不一定要到每一周的作文課時才進行,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抓住契機進行作文教學。如,教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學生學習“從……到……”或文中第二段的景物描寫方法;教完《爸爸的花兒落了》,讓學生以英子的口吻給逝去的爸爸寫一封信,或者給自己的爸爸寫一封信,設定真實的情境讓他們體會真情。類似于這樣的小練筆,因為短小,只需要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即可,不至于影響正常的訓練時間,而且雖然短小,卻能對癥下藥,把學生掌握不好的片斷加以訓練。
2.拓寬閱讀層面,重視生活實踐
作文教學向來強調“厚積而薄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后才能著萬言之。”因此,教師除了著眼于學生課內閱讀,積累課內讀本語言外,還要在課外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做好讀書筆記。正如郭沫若所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當然,對所讀的書,應加以選擇,適合初中生讀的書,應加強指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可以選讀一些淺近的政治讀物,幫助其提高思想認識水平;也可以選讀一些介紹科學知識的讀物,以豐富其知識;或是閱讀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潛移默化地接受熏陶、積累語言。在課外閱讀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閱讀和定向閱讀相結合的方法。教師應要求學生每個學期背誦一定數量的古詩詞,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摘抄妙文佳句。還可以開辟網上閱讀空間,加大知識容量和信息密度,讓五彩繽紛的生活成為每個學生寫作的源泉。
3.發揮教師作用,充分利用資源
要做好初中階段的作文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師除了要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之外,還必須具備較強的教學基本功。首先,教師應根據教材要求設計作文課堂教學指導方案。其次,教師應根據教材要求,寫出優秀示范作文。教師的示范作文,既有示范作用,又有激勵功能。學生可以從教師的示范作文中學到很多知識,少走彎路。教師經常動筆寫示范作文,從中可以發現作文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思考,研究對策,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而且,通過示范作文,教師的寫作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再次,教師應全面評價學生的作文,從選材、結構、語言、寫作特點幾個方面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全面分析與評價。最后,在具體修改學生作文方面,教師應根據各年級的不同特點進行,發現并修改學生作文中用錯的字詞、各種病句,將學生作文中不具體的內容補寫具體,對學生作文中不生動、不形象的地方修改得生動形象,發現學生在材料取舍、謀篇布局方面的缺陷,并提出矯正方案。
參考文獻:
[1]資慶元.作文教學改革探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2).
[2]池曉蘭.讓小學作文教學貼近生活[J].作文周刊:教師版,2010(7):21.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