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宏
摘 要:探究式教學法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本質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的概念與原理,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模式下獲得知識,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技能等,從而促進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采用探究式教學法進行物理教學,可以充分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提高物理教學的效果。提出了運用探究式教學法在物理課堂進行教學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初中物理;教學運用
在新時期的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形式已經逐漸成為受教師青睞的一種教學模式,尤其是物理是一門具有很強科學性的學科,學生要想學好物理,就要在掌握基礎知識的條件下不斷思考探究,將所學的物理知識不斷深化,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進而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與學習效果。
一、創設情境,激發自主探究欲望
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教師要為學生設計符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情況的問題,并讓學生在合適的教學情境中進行探究,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進而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
例如,在教學“光的色散”時,我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這樣的圖片:雨過天晴后,一條美麗的彩虹掛在天空。學生看到這么美麗的場景他們都十分活躍興奮,使得課堂的氣氛也變得熱烈起來。然后我引出“女媧補天”的故事,并為學生介紹傳說中女媧補天煉制的五色石發出的彩光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彩虹。在充分渲染了課堂的情境后,學生都對彩虹充滿了探究的熱情與欲望,想要揭開美麗的彩虹的神秘面紗。于是,我讓學生自主學習教材中的內容,并利用三棱鏡做光的色散實驗。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與思考,在實際的操作中對光的色散有了清晰的認識,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開放課堂,發掘自主探究潛能
教師為學生設計富有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探究,對于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學生進行探究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經過學生的團結合作與不斷的思維碰撞,學生學習的效率與質量都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變阻器”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們看電視時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舞臺上的燈光的亮度可以調節,我們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知道了燈的亮暗是由于電流的大小變化引起的,那么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改變電流的大小呢?”學生回答:“根據U=IR,因此可以通過改變電壓的方式改變電流的大小。”我接著提問:“有時候我們改變電壓并不方便,而且電流也不穩定,那么我們還能采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呢?”面對這個問題,學生就會在課堂上積極地思考探究,并想到改變公式中的另一個量——電阻。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學生就積極地進行思考,并理解了變阻器的作用與原理。在這樣的引導與點撥中,學生的思維不斷地發散,他們的想法逐漸變得深入而可行,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合作探究,訓練自主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是進行有效學習的模式之一,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采用合作學習的模式,培養學生養成合作的意識。在新時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能力同樣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體會到物理學習的重要意義,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能力的提高與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摩擦力”時,我就讓學生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我讓學生參與實踐,做各種摩擦的動作,讓學生體會摩擦力的存在。有的學生將手掌放在桌面上滑動,有的學生雙腳在地面上來回擦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得出了“摩擦力”的概念。然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在思考探究的過程中,有的小組試驗推動課本與推動書桌,前者比后者容易,便猜想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有的小組認為在冰面上走比在路面上走困難,猜想可能與路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有的小組認為汽車速度大的時候不容易剎車,猜想可能與速度有關……在猜想后,我便讓學生根據猜想進行實驗驗證,并為學生指導實驗的步驟與思路,在學生的探究實驗中他們得到了正確的答案。這樣的教學使得學生都十分積極,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實現有效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物理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設計開放性的問題,發掘學生的自主探究潛能;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新時期的教育教學中,我們還要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物理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張國華.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7).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