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春
摘 要: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基本教學目標。初中物理教學的高效課堂主要指的是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并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引導并幫助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以實現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并且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構建出高效課堂?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與實踐,我覺得教師可以從課堂導入、課堂教學、課堂練習、課堂評價這四個方面入手。
一、精心設計,有效導入
“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說的話。在教學中,這兩句話也同樣適用。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要想構建出高效的物理課堂,教師首先就要設計恰當的導入,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活躍度充分調動起來,引導學生自覺投入到課堂內容的學習中,進而使其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體。
例如,在教學《光的色散》這一節內容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雨后的美麗彩虹,然后讓學生思考彩虹是怎樣形成的,為什么彩虹會有七種顏色。學生對彩虹并不陌生,雖然在雨后出現彩虹對于學生來說是正常現象,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沒有探究其蘊含的奧秘。因此,利用彩虹進行這節課的導入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學生在充滿求知與探索的情緒下學習,課堂氛圍濃厚,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情境,有效教學
情境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情境,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使其在課堂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價值,進而實現有效教學。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實驗的直觀性與形象性使得單調枯燥的物理知識變得生動而有趣。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實驗進行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學《光的折射》時,我就率先為學生演示了“筷子在水中折斷”的實驗,學生看到都十分驚奇,他們都親自操作驗證筷子是不是真的在水中折斷了,經過多次反復的驗證,學生對眼前的一幕還是覺得難以置信。于是帶著疑問與驚奇,我便引導學生進行內容的學習。這節課堂教學開展得很順利,學生也都積極參與,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與探究能力。
三、拓展延伸,有效練習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僅僅為學生講解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物理知識的關聯性很強,如果學生對目前所學的知識一知半解,他們就難以形成良好的物理素養,也很難學好物理這門課程。因此,立足于教材,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與延伸,讓學生對物理知識形成整體的框架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手段。而練習既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基本學習方法,也是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方式,教師為學生設計合理有效的練習題,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手段之一。
例如,學習了《機械能及其轉化》這一節后,學生對于能量的轉化過程還存在一定的疑問,我便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蹦極運動、蹦床運動與坐過山車的視頻,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這三個運動過程中的能量轉化關系,從而加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然后我又為學生介紹了“人造地球衛星”,讓學生了解我國航天事業所取得的成就,并讓學生根據衛星運行過程的視頻說出能量轉化關系。這樣的練習逐步深入,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提高了學生的社會自豪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心,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多元綜合,有效評價
評價是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通過課堂的總結與評價,教師可以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學生也可以通過評價,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查漏補缺。在評價時,教師不能僅僅從成績方面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而要進行多方面綜合的考慮,如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活躍度,在練習中回答問題的情況,在小結時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等,這些都是教師在評價時需要考慮的方面,只有將這些方面綜合起來,教師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中肯的評價,學生也會在評價與總結中不斷進步。因此,有效的課堂評價既是學生查漏補缺的基礎,還是激勵學生不斷前進的動機。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入,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并實行多元化的評價,實現有效導入、有效教學、有效練習、有效評價,進而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構建出高效的初中物理課堂。
參考文獻:
[1]葉光啟.換位思考探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切入點[J].中學物理,2014(10).
[2]龔燕.師生互動讓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更精彩[J].中學物理,2015(19).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