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濤
摘 要:近年來我國在不斷地進行課改,也一直對新課改進行不斷的推行,小學體育體育教學工作者也在持之以恒地進行一系列的探討。在當今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體育教師應扮演什么角色,以何種方式去影響和挖掘學生潛力,增強孩子體質,促進孩子智力發展。從實際出發,以實踐為基礎分析,總結了多年從事小學體育教學的心得體會。
關鍵詞:體育教學;使用效率;教學目的
時光如梭,一轉眼這么多年過去了:從第一套全國中小學生廣播體操到現在的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廣播體操不僅說明了體育的重要性,更加證實了體育課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渠道,也是培養學生對于體育產生濃厚興趣的主要途徑。體育課應該引起家長和教育者的充分重視,因為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師應該以科學的引導方式和合理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并通過生動活潑的課程安排來激發小學生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目的。
在這么多年從事體育教育的工作中,現在我將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總結如下:自從事體育教育工作以來自己加深了對體育本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及意義的理解,成功、失敗的地方都有過,但我對待工作的熱情和未改變的干勁,這也許是體育工作者的共同特點吧!盡管學校的體育場地和設備有限,但盡可能提高場地的使用效率。在教學內容上“因地制宜”,設簡單跑、跳、雙杠、單杠、組合型的游戲,通過快樂教學法改變了學生對體育課訓練的態度,這樣的教學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又能增強了他們的體質,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只有做到這些,方可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以便于建立新的教學模式,促使教學手段的大變革,更好地適應新課標的新要求。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果老師只是生硬地強制學生單一地練習固定的動作,學生常常會產生抵觸的情緒。例如,在排球教學中,有時老師會讓學生練習100個墊球,甚至一個動作重復地練習上百次,學生肯定不愿意。我們知道,老師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熟知墊球的技巧,他們的想法和動機是沒錯的,就是方法不恰當,比較傳統,過于僵硬。實現目標的方式多種多樣,完成目標我們可以選擇很多的方式,只要達到目標要求就可以了。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該發掘更多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在充滿快樂的活動中不斷地提高體育鍛煉的效率。為此,我們可以引入游戲的方式,游戲帶有很強的娛樂性,娛樂因素的加入會讓孩子們無形中參與到活動中來。借助游戲要靈活多變地使學生進行角色劃分,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嬉戲中學習成長。體育活動的情景要有故事性,通過設立情景讓學生更愿意參加體育活動,例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體育活動時,為了使學生更愿意加入到活動中去,教師應選擇與活動相配的音樂,并積極參與其中,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學,共同享受體育活動的樂趣。
創新型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比較注重從教學實踐活動提取意識形態。體育是以實踐活動為主的學科,除特殊情況其他的基本是在課外進行的活動,因此,比較容易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通過實際環境和可把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將理論知識通過實踐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易于理解。實踐能力的迅速提高極大地促進了創新能力的提升,反之,創新能力的發展還能提高實踐能力,這兩種能力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方法不僅可以表現在體育課堂上,而且可以推及到各個學科之中。
對于知識的接受、吸收不是教學的唯一目的,我們的目的是要培養全方位發展思維的創新型人才。學習僅僅是接受知識的方式之一,通過學習的方法來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這才是我們要求學生好好學習的最終目的,這兩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適應社會的要求。在教學中,廣大教師不能單單盯著學習結果,應該更加重視知識的探索過程。要通過有趣的、生動的游戲活動推進課堂進程,例如,捉迷藏、跳山羊、跳繩比賽、踢毽子比賽等。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做,切忌不要被自己的傳統思想限制住學生的思維。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教師通過誘導讓學生自己主動要求參加課堂訓練,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更提高其探索精神。
下面談談如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此前我們也做出了很多的相關研究和探討。在當下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游戲因素的加入將會對我國體育教學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體育游戲也有它不同的兩面:第一有其本身較強的娛樂性、互動性,它會讓孩子們在娛樂的同時強化對新事物的認知,增強運動技能;第二游戲是充滿挑戰的,需要在不斷實現與突破中或無限的挑戰欲望中,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優秀品質,學生有沒有創新精神也將作為主要依據來評價其心理素質是高還是低。21世紀給我們提出了各種挑戰,學生必須要從根源上發現、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社會所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因此,要從學生抓起,從小學抓起,尤其是要從注重課外活動的小學體育出發。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不只是新時期實用人才的新要求,也是適應社會的必備能力。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接受素質教育的啟蒙時期,也是青少年時期成長的關鍵階段,隨著時間的變遷,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漸漸演變為小學體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這無疑是對體育教育工作的又一個難題,因為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這是一個很敏感的群體。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積極陽光心態的引導。教師在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并能及時發現每一位學生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最大限度地去學習。“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體育于吾人占第一之位置。體育之效,在于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體育者,人類自養生之道,是身體平均發達,而有規則次序之?!斌w育對于小學生一身的健康有很關鍵的作用,體育教學應該引導小學生勤于體育鍛煉,所以,培養小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也是體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
總之,在當前社會探究下我們要以各種方法激勵學生熱愛運動、熱愛體育。通過以上分析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得到了不少感悟:(1)建立切合實際的學生體育教學評估體系、學生體育教學檔案、健身檔案;對體育老師必須進行職前和在職培訓。對體育教育內容進行改革,把學生喜聞樂見的體操、武術、游戲、器械活動等內容與傳統文化進行有機整合并合理分配。在對課程進行游戲化和生活化時學生游戲改革過程中盡量以展現新模式和新趨勢為主,避免脫節,產生代溝。與此同時,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快樂地成長。(2)在信息社會化中,要根據人與社會發展要求,重新審視與剖析其價值所在,構建新型的體育教學模式。盡量創辦一些體育教育研發基地,培養專業體育藝術人才來專門針對體育研發一系列適合學生智力與藝術、體育綜合全面發展的書籍、玩具、學習機等。加強學生體育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使體育教學能適應當下快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
參考文獻
[1]袁志剛.淺談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師,2011(8):64.
[2]鄭春,葉春蘭.培養學生體育課堂良好習慣之我見[J].中國學校體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