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
摘 要:促進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是二十一世紀教育的主要任務,而發展學生美好、積極的情感,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則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情感教育”已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此相對應,情感智商──即“情商”(EQ)的研究引起了教育界和心理學界的極大的興趣。
關鍵詞:物理教學;情商培養;滲透
情商是心理素質的核心部分,是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存、競爭、發展的重要能力。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有意識地培養、訓練、提高學生的“情商”,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一、情商的基本內涵
1990年,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彼·薩洛維(Peter Salovey)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約翰·梅耶(JohnD·Mayer)教授首先提出“情感智商”這一概念,并解釋了情感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1995年,美國物理學博士戈爾曼(DanielGole·man)繼承了薩洛維與梅耶的觀點,把情感智商概括為五個方面的能力:
(一)認識自我的能力。情商高的人,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在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及時調節自我、控制自我。駕馭自我,成為生活的主宰。
(二)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情商高的人,在成功面前,不會得意忘形;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善于自我解脫、自我安慰,盡快擺脫恐懼、悲傷、焦慮的情緒。真正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三)自我激勵的能力。情商高的人,能通過點滴成功,及時地進行自我激勵,形成良性循環。而自我激勵,銳意進取,是任何事業成功所必不可少的源動力。
(四)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情商高的人,善于體察別人的情緒,解讀他人的情緒反應。這樣才能在同伴中建立同心協力,共同合作的關系,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
(五)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是“情商”發展的集中體現。人際關系的實質就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在追求融洽的人際關系的過程中,使人逐步具有識別、監控、運用情感和社交的能力。
二、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情商
(一)物理學本身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情商教育內容。情感是影響學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感可以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在物理知識的教學過程中,適時介紹現代科學技術新成就以及科學家熱愛祖國獻身科學的事跡,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家感和責任感,喚起為祖國的繁榮和強大而發奮學習的增感。例如在學習能量轉化和襯恒定律時,可介紹我國目前裝機容量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在萬有引力教學中,又可結合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歷史,使學生受到生動而深刻的教育。根據教材的內容,還可介紹周培源、嚴濟磁、錢學森等老一代科學家情系中華,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縱觀物理學的整個體系,處處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自然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接受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要使學生逐步學會用辯證的方法去觀察、理解、處理學習和工作中的問題,用辯證的觀點客觀準確地評價自我,認識自我,對自己的現實和將來提出正確而務實的期望;擺正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位置關系,實現自身和環境、主觀和客觀的最佳統一,從而提高把握事業成功的能力。
(二)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是提高情商能力的又一途徑。物理概念的抽象性、物理知識的實踐性以及解題方法的靈活性,一方面在客觀上造成了物理學習難度較大,另一方面也為更多地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提供了條件。在物理學習中,意志主要表現在克服具體困難的過程中,這實際上就是學生情緒自我控制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情感特征和意志水平,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失敗和挫折,引導和培養他們從失敗中取得真知走向成功的能力。在物理解題過程中也需要鍥而不舍的決心和毅力,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得到了意志的磨煉。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使學生品嘗失敗的痛苦,了解探索的艱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養成堅韌的性格和意志,從而可以積極地去面對今后漫長的人生歷程。
(三)通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1世紀的人才必須具備與他人合作共事的素質和能力,培養當代中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是時代的需要。學會與人同心協作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這也是情商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分組實驗時,要進行一系列的調節、觀察、記錄,這些工作一個人往往難以完成,需要多人共同參與,其中任何一個人的不協調配合都會導致整個實驗的失敗。因此,在物理實驗中更應積極倡導善于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
綜上所述,在面向21世紀的教育中,我們應充分認識情感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巨大作用,正如列寧所說:沒有人的情感,就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充分利用學科教學的主渠道,大力加強情商的教育和訓練。這不僅可幫助學生填補情感和社會技能的不足,還能使學生面對現代社會的壓力,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競爭,敢于挑戰,勇于開拓。把學生培養成為有責任感、有愛心、有能力的一代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