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剛芹
摘 要:童話生動、趣味而意蘊深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童話教學的作用,構建輕松、自主、和諧的童話教學氛圍,依托童話特色,讓學生在趣味、魅力的童話課堂中,挖掘自身潛力,展現自身的獨特個性,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從引入童話表演、引導交流分享、踐行讀寫結合這幾個方面,探討依托童話特色,構建趣味魅力童話課堂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魅力課堂;實施策略
安徒生在他的自傳中說:“我的心靈漂泊無依,童話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燈。”這說明童話能帶給人心靈的歸宿。愛迪生也表示:“想象力推動世界,是知識凈化的源泉。”說明通過童話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能有效發展學生智力。童話中有清晰的人物、情節設計,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屬于非常重要的教育素材。結合小學生的認知基礎、興趣愛好進行分析,小學生非常喜歡通過閱讀、表演童話開展學習過程。基于此,為了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就需要重視童話教學。依托童話特色,構建輕松、趣味、魅力的小學童話課堂,不斷引導學生領會、理解、反思、創造與實踐能力,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與綜合能力。
一、引入童話表演,激活趣味課堂
小學生活潑好動,愛好多樣,喜歡將自己閱讀過或者是觀看過的童話故事講給別人聽,并伴隨著動作、表情和搞笑的對白。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他們的表演欲很強。結合小學生的這個特點與興趣愛好,小學語文時,可以引入童話表演活動,在學生閱讀、分析童話內容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討論、交流理清童話中主題、人物、故事情節、語言、結構等各方面內容。繼而展開分角色童話表演過程。以學生的自主表演,展現出童話中的情感、思想,彰顯學生的感受力、領悟力和學習能力。
如教學《猴子種果樹》時,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這篇童話的內涵,教師邀請有興趣的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角色:猴子、烏鴉、喜鵲、杜鵑,還有時不時更換的樹苗,另外還有旁白。選出6位學生后,基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知,學生帶上動物頭飾,展開表演過程。“猴子種了一棵梨樹苗,悉心照看著,正當梨樹快成活的時候,烏鴉來了,它說……”各種“動物”惟妙惟肖地表演,伴隨著動作、神態的變化,教師為他們播放輕快的歌曲,旁白為他們點綴著情節。在表演過程中,觀眾反思著童話的內涵,似乎若有所思。通過趣味的童話表演,激活趣味課堂,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實踐探究中領悟童話中的哲理,也收獲了人生經驗。
二、引導交流分享,體驗童話韻味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在教學童話時,有必要引導學生展開交流分享活動。教師科學預設,精心設計交流分享的活動過程、內容,引導學生分享互動,探討出童話趣味、韻味。交流分享首先要閱讀童話內容,積累童話知識。如閱讀《賣火柴的小女孩》后,學生在課下自主閱讀《安徒生童話》,拓展對作家的認識。除了可以閱讀同一作家的童話并進行對比分析外,還可以閱讀同類童話,如歷險類、魔法類等,以此增長學生的見識,拓展學生的視野。實施交流分享時,要設定分享主題,如《誰的本領大》,分享主題“正確看待自己與他人”。通過圍繞主題展開交流分享,深入感受童話韻味,獲得人生道理。
三、踐行讀寫結合,展現童話魅力
表演童話、討論與交流童話,只是站在欣賞童話的角度來學習童話,而讀寫結合、寫作童話,則是挖掘學生潛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好方法。知識不能只進不出,單純的閱讀和表演能讓學生收獲人生道理,但是卻不能引導學生創新思考和拓展想象。由此需要加強學生的童話寫作體驗,踐行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與綜合能力。在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后,展開寫作運用,引導學生將積蓄在內心深處的趣味故事、勾勒出的人物梗概表達出來,可以是拓展寫作、續寫、增加新情節、重構童話、仿寫等形式,如改變人物關系、改變情節設計、改變情節等。如對《云雀的心愿》這篇童話進行續寫:“云雀知道森林的重要性后,第二年春天,邀上了很多小伙伴,在一片沙漠上種上了成千上萬棵小樹苗,并精心地呵護著……”或對課文進行仿寫:“云雀來到一片海洋邊,發現有很多白色的垃圾……再到了一片沙漠,發現那里沒有一滴水……”通過仿寫,告訴人們水資源的重要性。在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下,學生開動腦筋,通過大膽想象和聯想,創意設計,寫出了內涵深刻的童話故事。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視童話教學,基于小學生的認知基礎、身心發展的規律與特點,選取科學的童話教學策略,構建趣味、輕松、自主的童話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模式下自主體驗、交流、表現和創造,提升童話知識學習的效率,扎實掌握語文知識。同時教師要注意,童話教學不應僅限于字詞句的教學層面,還應該加強引導學生分析和感受童話中的內涵,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童話表達思想,寫出寓意深刻的童話故事。
參考文獻:
陶文慧.以生為本視角下的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分析[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