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智慧
摘 要:鑒于農村地區的實際現狀,農村小學的音樂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嚴重落后于城市發達地區的音樂教育水平及實際質量。結合農村小學音樂的教學實踐情況,以“理論知識”“創新理解”及“校歌利用”三個方面著手,就貼合農村實際情況、切實優化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效果的優良教學方式方法進行了歸納與總結。
關鍵詞:農村;小學音樂;理論知識;創新理解;校歌利用
伴隨著現代素質教育理念的廣泛普及,音樂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肯定與重視,并被基層教育工作者當做了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陣地。對此,筆者進行了細致地分析與探討,旨在與摸索、總結得出貼合農村實際情況、切實優化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效果的優良教學方式方法。
一、結合實際,靈活向學生滲透基礎音樂理論知識
音樂理論知識是小學音樂系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能幫助學生實現對具體音樂曲目更好地聆聽及演唱,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但是,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受到家庭環境、社會人文等因素的制約,并不具備堅實的音樂基礎,甚至大多數學生都處在零基礎的狀態。如此,就為他們實現對于音樂理論知識、乃至具體音樂曲目的深刻理解帶來了不少的困難與挑戰,更是嚴重制約了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及實際效果。
筆者針對農村地區小學生普遍缺乏專業音樂知識積累的現狀,在開展具體音樂曲目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基礎音樂理論知識的普及與講解。如,在教學“v ”換氣記號時,筆者則向學生出示了“vv勝利小尖角,碰上它,千萬記得換口氣”等。如此借助這些易記、易理解的順口溜就在廣大農村地區小學生音樂視野范圍的基礎上,使他們深入地了解到音樂曲目應該如何唱,為什么要這么唱。而這些都為他們逐漸夯實自身的音樂理論基礎、以更深刻的態度實現對音樂曲目的深入理解與富有感情的演唱做好了充分的鋪墊,有利于他們獲取最終的高效率、高質量音樂教學效果。
二、貼合農村生活,引導學生創新性的理解音樂曲目
農村地區雖不像城市發達地區一樣具備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及教學設備輔助,可能連一些音樂器材、設施都配備的都不完全,但與此同時,農村地區的小學音樂教學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對此,我們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結合農村地區小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及現實生活體驗,創造性地利用農村生活資源,以便引導學生實現對于具體音樂曲目的更深刻認知、理解與良好掌握。
如,在教學《春天到》這一音樂曲目時,筆者就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深入農村地區認真觀察春意盎然的美麗春景。置身于真實的春天景色中,學生得以更深刻的認識到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因為在這個季節中,人們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濃濃氣息,體驗到春天來時帶給萬物的巨大改變,而這很顯然為他們在愉悅、積極情感下實現對于《春天到》這一音樂曲目所蘊含真正思想感情的更好理解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取得一舉兩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三、利用校歌,創設良好的校園音樂環境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當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在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理論知識的同時,促使其建立、形成積極、科學的道德價值觀念。”如此,校歌的靈活運用與小學音樂新課標所倡導的“德育教育”滲透目標在一定程度上達成默契。教育實踐表明:利用校歌創設良好的校園音樂環境,對于落實小學音樂課程教育教學目標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及作用。
僅以我們學校的校歌《石小石韻》(啊,石永小學,美麗的校園,陽光燦爛桃李芬芳,我們是花朵,啊,我們是一顆顆有趣的小石頭,琢石成玉,永放光芒……)為例,該校歌歌詞富含深意、節奏清晰分明,同時又蘊含有豐富的音樂演唱技巧。針對這一寶貴的音樂教學資源,筆者所在學校的領導大力提倡校歌的普及和推廣,致力于以校歌創設、形成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在這一推廣的過程中,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得到夯實與鞏固,演唱技巧得到深化與提升,更為重要的是不斷迸發出熱愛校園、積極上進的良好心態,從而真正將“我是一顆小石頭,我有陽光心態,我做陽光少年”的德育滲透目標落實到了實處。實現了校歌與小學音樂教育的完美結合與統一。
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土地上,我的音樂教育夢想得以實現與擴展,我愿將自身對于音樂的熱愛、赤忱之心熏陶、感染給身邊每一位學生,將更多創新、先進的教育理念運用到小學音樂教育實踐之中,相信長此以往,必能探索、總結出契合農村小學音樂教學實際情況的教育模式與方式方法,進而顯著推動農村地區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及優化。
參考文獻:
汪樹德.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