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江
摘 要:數學課堂往往枯燥無味,那么我們要想追求“高效”課堂,如何要讓數學教學寓教于樂,讓四十分鐘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高效,讓課堂效益最大化呢?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求我們深入鉆研教材,深入了解每個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精心設計,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讓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更“高效”,可以從以下做法進行探究:一是教師要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課時計劃,全面提高教學效果;二是創(chuàng)設新穎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三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學生在應用中學習數學。
關鍵詞:數學課堂;高效;教學質量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讓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教學寓教于樂,讓四十分鐘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高效,實現課堂效率的最大化,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這就要求我們深入鉆研教材,深入了解每個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精心設計,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可以從以下做法進行具體探究。
一、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課時計劃,全面提高教學效果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首先要抓好備課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從中可以看出,認真?zhèn)湔n是上好課的基礎和前提。教學實踐證明,教師上課的效果與質量往往和教師在備課上所下的功夫的多少有著直接聯(lián)系。教師在進行備課時,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進行,要符合本班學生的現實水平,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教材內容確定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并對教學的過程及時間進行細致的安排,做到思路清晰、目的明確,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緊密結合。一位教師曾說,他在進行教學觀摩課時,教學效果一般都比常規(guī)課要好,原因并不是上教學觀摩課時,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提高了,而在于該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比平時充分得多,進行了認真的籌劃和精心的設計。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堂成功的課,都凝結著教師備課的心血。我們每一位教師對每一節(jié)課都要向公開課那樣來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力求做到內容連貫、邏輯性強,讓我們的每一節(jié)課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創(chuàng)設新穎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學科教學生動、形象,而數學學科教學看起來卻枯燥、無味。要想讓學生輕松學習數學知識,喜歡上數學,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和身心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趣味的學習情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好奇、好問等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當然,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否能保持和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數學教學的成敗。要想讓學生學習數學時學得快樂,教師教得輕松。作為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想方設法提高教學技能,寓教于樂,使學生生動地、主動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多采用一些競賽、數學游戲等方式,改變一貫的“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式學習,改進課堂教學,讓學生一直都保持良好的情緒和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在應用中學習數學
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是我們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知識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對數學不感興趣,感到數學枯燥、無味,尤其特別害怕解應用題,面對應用題,更是覺得比寫作文還難。其實我們的許多應用題都是來源于我們的現實生活,只是學生不善于去發(fā)現、去積累。要改變這種局面,教師首先要更新教學觀念,在使用教材上,教師應有創(chuàng)造性,要將教學的內容由封閉走向開放,要讓學生明白教材的內容就是來源于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盡量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和思維得到展示。同時,要給學生自主參與的機會,讓學生進行實踐體驗,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去“做”數學,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和經歷數學,從而讓學生獲得方法、習得經驗、改變態(tài)度、感受快樂、得到發(fā)展。
實踐證明,高效的課堂其實就是一種快樂的教學形態(tài),就是教師想辦法教得輕松,讓學生學得快樂!我深信,隨著我們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追求與深入,學生一定會學得更主動,教師一定會教得更舒心。
參考文獻:
賀喚喚.淺談如何使數學課堂更高效[J].軟件:電子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