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涵 肖清華
摘 要:本文以國土資源調查專業為例,簡述了該專業的教學計劃,分析了教學組織與運行,探討了教學資源的配置與要求,總結了考核要求,并對該專業的畢業條件進行了說明。
關鍵詞:國土資源調查 教學體系 實施 研究
一、國土資源調查專業教學課時分析
國土資源調查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主要依據人才需求與專業改革調研報告制定,建立以能力為本位的項目化課程體系,使學生具備土地管理與規劃設計、地籍測繪兩種核心職業能力,培養具備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國土專業人才。筆者學院把該專業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又分為基本素養與能力課(609學時)、職業素質與能力課(2050學時),選修課又分為基本素養與能力課(54學時)、職業素質與能力課(156學時);理論教學(1118學時)、實踐教學(1751學時)分別占總課時數的39%和61%。
二、 國土資源調查專業的教學組織與運行
構建“山水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以職業能力體系和國土資源文化體系為兩條主線。職業能力體系從基本素質能力遞進到專項能力(土地管理與規劃設計能力),進一步形成綜合拓展能力。土地管理與規劃設計能力體系包括土地構成基本要素的初步認識、土地規劃行業的基本認識、形成“敬業、愛業、創業、樂業”的職業文化素養。職業能力和國土資源文化相互交融,彼此連貫,螺旋遞進。
專業課推行“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以項目引領教學,以工作任務為單元組織教學。在上課前,教師先用一小部分時間講解任務內容、如何開展、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如何解決。然后,學生獨立完成任務,遇到問題可以找教師解決。積極革新教學方法,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采取情景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任務教學等多元教學方法和手段。根據學生的特點及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實行課堂工地化,零距離接觸要完成的工作任務。
基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性,進行考核方式的改革。注重過程考核,積極推行筆試、機試、完成作品、課程設計、調查報告、實習總結、企業評價等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部分課程可將課程考核與職業技能資格等級考試結合起來,徹底改變一考定成績的方式。
三、國土資源調查專業教學資源的配置與分析
專業發展應以課程建設為平臺,在多年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形成團隊,形成明確的發展目標、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隊結構,老中青教師搭配,確保專業技術和知識結構的合理性。教學團隊原則上以4~7人為宜,由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組成。專任教師應有豐富的課程教學和社會實踐經驗,是專業能力強、團隊精神好、綜合素質較高、年富力強的“雙師型”“能師型”教師。兼職教師應是行業專家、企業領導、企業資深設計師,有豐富的行業經歷和實踐經驗,既能擔任理論教學,也能擔任實訓教學和創作實踐教學。
筆者學院國土資源調查專業建有土地管理資料室、現代測繪實訓室、數字成圖學訓室等多個專業學(實)訓室,能同時安排120名學生實訓。學院根據“課堂工地化”理念建設了風雨實訓場情景教學區,初步實現了校園即生產場地的建設目標。學院還與18家單位簽訂了校外實訓基地協議,可基本滿足專業教學需求。學生通過在專業學(實)訓室、校內專項情景教學區、綜合(專項)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的學習實踐,提高了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學院緊扣高技能型人才培養需求,以項目為導向,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本位,對該專業教學內容及課程進行了重構,形成了“基本素質課程+國土資源調查調查課程+土地規劃與管理課程+綜合能力課程”的四個模塊化課程體系。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合作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教學團隊還主編、參編了全國高職高專資源勘查類“十一五”規劃教材,自主開發了土地資源管理、土地利用規劃學實訓指導書等具有學院專業特色、以實訓為主的校本教材,滿足了人才培養需求。
四、國土資源調查專業的考核方式
理論課的考核以過程性考核為主,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和要求,采用筆試、口試、實操、作品展示、成果匯報等多種方式進行考核。實踐性強的課程以能力考核為核心,綜合考核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方法能力、職業素養、團隊合作等方面。采用教師與學生互評的方式對師生雙方進行考核。期末,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多方面的考核,根據將多項考核的成績總和作為最后成績。學生對教師的職業技能、教師素質等給出成績,互評可以促進師生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陳龍乾,李曉紅,劉梅.面向21世紀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與發展[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作者單位: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