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奇
摘 要
高等學校的教育體制改革關系著其法律地位的遷徙,決定了如何看待高校法律關系是一個高校人與法律人值得思考的問題,高校作為一個有自主行使法律行為的法人主體,也作為一個領導與被領導的行政個體,其法律關系具有復雜性。本文本著明晰高校法律關系,準確、科學行使其權利履行其義務的目的將對高等學府的法律關系與法律地位做簡單探討。
【關鍵詞】高等學校;法律關系;權利義務關系;法律地位
高等學校的法律關系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民事法律關系,源于《民法》與《高等教育法》等相關法條。在民事法律關系中,高校作為一個民事主體,自由,平等的與其他社會,團體,個人,國家主體之間,發生民事法律關系相關權利義務。一種是行政法律關系,源于《行政法》。高等學校作為行政主體與國家,政府之間,和與教師,學生之間存在上下隸屬,領導的行政法律關系。因此要探討高校的法律關系與法律地位要從,民事與行政兩方面來具體分析。
1 高校與國家政府之間的法律關系
1.1 高校與國家政府之間的法律關系的民事方面
高校具有獨立自主的法人資格,甚至有校長作為其法人的法定代表,因此其可以作為民事主體與政府機關之間進行市場行為,甚至會基于市場行為產生財產等糾紛,但高校的民事行為與民事權利因為其事業單位的特殊屬性受到一定限制。其于政府單位的民事活動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行使其財產權需受教育法約束。
1.2 高校與國家政府之間的法律關系的行政方面
行政法律關系是高校與政府單位的主要法律關系。政府是行政機關,依法對高校行使行政領導與管理,高校亦有服從其領導的義務。并有接受相應政府機關的監督、管理,甚至依法強制執行命令的義務。對于政府而言,高校受其行政領導,尤其在教育法相關條文框架下,對高校的教學體制,教育規劃與教育改革的發展進行大局觀的指引。
2 與社會主體方面
高等學府的社會地位是其作為事業單位的存在。較常與社會主體之間發生經濟,民事法律關系。從民事關系的角度看來,二者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例如高等學校委托家政公司單位派遣勞動力維護校園某址的清潔衛生,則雙方屬于委托的民事關系,將高校食堂承包或分包給某團體或單位則雙方屬于合同關系。在種種高校的民事關系中,高校因其完全的法人主體資格而承擔獨立完全的民事義務與責任后果。但因為高等教育法的約束和其作為事業單位的公益性質,在高校行使民事權力時要受到一定限制。不能以自身的學校資源為質行使抵押權,不得以盈利為目的行使經營權等。
3 與教職工的關系
3.1 與教職工的關系的民事方面
學校作為用人單位,與教師等職工簽訂聘用的勞動合同之后,即與教職工之間產生勞動關系,二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高校受勞動法的約束,依照勞動法相關規定給予教師相應福利,報酬。教師依照勞動合同的內容履行相關義務。
3.2 與教職工的關系的行政方面
高校與教師之間的任用并不純粹屬于民事制度,從高校來看,其屬于公益性質的事業單位,并有教育部等國家機關依照教育法,行政法等相關法規授權高校以相當行政權力。在行駛這些權力時高校相對教師而言就是行政單位。例如,教師在違反勞動合同施教并對教學環境產生不利影響時,高校除了依照勞動合同驅使教師承擔違約責任的同時,還可作為行政主體依法對教師進行行政處罰,如警告,處分等。
4 與學生的法律關系
高等學校的教育并不屬義務教育范疇,在辦學主體上,更有許多民辦學校,因此與學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較為復雜。
4.1 與學生的法律關系的民事方面
學生在接受高等學校教育時,大多已經成年,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因此與學校可構成平權的民事關系,在就學中,學生向學校支付相應的就學成本,并享受教師教育,或其他的教學資源。這與消費與被消費的合同關系,有一定類似的地方。
4.2 與學生的法律關系的行政方面
根據我國的教育法相關法規,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招生,教育,管理時,應受政府的調控。作為行政主體行使相應的教學管理職能。學生應接受學校基于行政法的命令,服從管理。與學校形成行政法律關系。
5 我國高校的法律地位現狀與缺陷
從高校以民事及行政兩線并行,交錯復雜的法律關系來看,高校的行政法律地位并未上升到制度層面,行政法給予高校的法律職能較為模糊,因此高校的法律地位問題并未引起重視。在社會層面,高校一直作為一個法人主體,參與各種民事活動,但受到民法,事業單位條規,行政法,教育法的多方約束。僅將其民事主體資格看做其法律地位太不全面。高校有不屬于民事主體地位的公益性,非盈利性,服務性等特點。因此高校是不完全的民事主體并在特定活動中屬于行政主體
從高校的特殊法律地位上,可以看出高校的法律主體與行為缺陷。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高校的民事主體與行政主體的界定模糊,使得職能履行不清,責任承擔不足。私法與教育法,行政法等公法對高校的性質闡述,職責規定有相沖突的地方。不利于學生受教育權的保護,和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
要從根本上解決高校法律地位定義不明確的問題,就要從制度上建立起高校的權利,職責體制。明確細化管理,責任標準。參考國外的高校管理,可以適當引入教育法人,事業法人,校長負責制等責任,義務體系。將高校的法律地位確立在完善的行政體系上。
6 結語
教書育人,管理一片莘莘學子,沒有恰當的權力與明確的職能與義務是不行的。隨著高校體制改革的逐漸進行,高校的法律關系愈發復雜交錯。科學的界定高校的法律地位,有利于督促高校改革自身體制,全面行使法定職能,保護學生的受教育權。最大的發揚自身的教學功能。
參考文獻
[1]於燃原.從高校法律關系看高校的法律地位[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0(02):15-17.
[2]李牧.高校行政行為之厘定[J].江海學刊,2005(03):125-131.
[3]周光禮.高校內部規則的法理學審視[J].現代大學教育,2005(04):8-11.
[4]勞凱聲.專稿:我國教育法制建設的宏觀改革背景[J].中國教育法制評論,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