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亭汝 向祖華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可借助用來學習的途徑越來越先進和多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網絡學習轉化為現實。網絡空間環境下學習超越了時空的界限,形成了一個無距離和時間限制的學習環境,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文章以體育類大學生為例,提出現狀以及培養方案,旨在為體育類大學生利用網絡空間學習的能力培養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 網絡空間 自主學習 體育類大學生
一、前言
中國古語有云“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法國的埃德加·富爾在 《學會生存》 一書中寫道: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由此可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多么的關鍵。以體育類大學生為例,強化自身體育競技本領的同時,又要兼顧理論學習。因此體育類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可以加強自主學習的時間彈性,效率,創造一個適宜自己學習時間、學習空間、學習能力、學習進度、學習目標的學習環境。不僅于滿足了體育類大學生學習的需要,同時也在逐步的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便他們以后更好地發展和更高效的學習。
二、網絡空間環境下體育類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資源,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信息,是經過專門篩選和整理的,是對人們有用的特殊信息。研究顯示,從大學一年級到大學三年級,學生利用網絡做作業這方面,呈明顯上升趨勢,說明隨著專業學習的深入,利用網絡空間學習也越來越頻繁,在網絡空間學習中,對資料的搜索始終占著較高比例,網絡空間環境下的學習對于當代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充分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而進行的創新性學習。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就是在運用網絡優勢的前提下,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幫助下,學生積極要求了解問題,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參與學習,直到解決問題。這其中培養了學生自覺性。學生在這種現代化的開放式教學環境中,自主意識得到了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能夠更加積極、認真、主動地學習,師生之間教與學的關系也將更加和諧、高效。
三、體育類大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自主學習意識不強,缺乏自律能力
體育類大學生普遍存在好動不好靜的學習情況,學習時常被外界狀況所打擾,于是出現自主學習不強、缺乏自律能力不強等問題;此外,體育類大學生在中學時期的訓練專業過程中,一味的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來提高專業成績,從而考取高的體育高考分數,對理論成績有所忽視。進入大學后,更有重專業技術,輕專業理論的現象出現。相當多的大學生還是那套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依賴于課堂講授,即便有良好的記憶能力和學習能力,但仍缺乏使用知識的靈活性。很多大學生并不能夠充分利用網上學習資源,缺乏自我約束力,對網絡的使用僅局限于網絡游戲、聊天、看電影等娛樂活動,將電腦的作用簡化為游戲機或者影碟機,完全達不到學習的目的。
(二)學習資源利用較低,信息素養缺乏
體育類大學生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求知欲強,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但面對網絡這一龐大的電子圖書館時,許多學生不知該如何有效利用。大部分學生只會使用簡單的搜索和下載,在百度上復制、粘貼到完成,缺乏自己的觀點,傳統的學習方式依然沒有太大改變,填鴨式教學仍在以另一種方式延續,學生好似變成了知識、信息的搬運工,而不是知識的生產者和創造者。
(三)網絡信息資源泛濫,缺乏有效管理
體育類大學生性格多屬外向型,社會交友較廣,樂于網絡社交。網絡信息的傳遞速度和大容量,為體育類大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資源。然而,面對網絡資源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情況,體育類大學生要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找到真正所需的正確信息有很大的難度。體育類大學生往往會對網絡學習資源產生懷疑,主要是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網絡信息的虛假傳播,致使體育類大學生不知如何篩選有效信息,導致在面對龐大的網絡資源時,仍然存在信息缺失、自我認知不全,抑制了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網絡空間環境下體育類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案
(一)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學習動機的培養是指學生把社會和教育向其提出的客觀要求逐漸轉變為自己內在的學習需要的過程,即學生從沒有學習需要或很少有學習需要轉變成產生學習需要,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增強了體育類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
利用網絡空間里多元化、創新型的教育軟件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是因為:第一,軟件的內容的呈現方式變化多端,或視頻,或圖解,或動畫等方式刺激學習者的多種感官,幫助其快速領悟;第二,網絡空間的教育軟件所呈現的任務具有適當的挑戰性,能激發學習者的好奇心;第三,網絡空間拓寬了人們的交往范圍,人們可以利用網絡空間平臺進行個人間或團隊間的競賽,如個人網絡空間裝扮競賽,團體網絡空間信息大賽。
(二)學習技能的養成
體育學生完成一套專業體育動作時,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動作幅度大小都有要求。某一個技術要點沒有達到要求,就會影響到整個技術動作的施展,以致予影響到專業實力的塑造。
課堂上,專業老師可以示范、講解,強調注意事項,課后的練習以及示范也可以依靠網絡空間這個平臺來幫助。不同能力水平的人,其學習效率也不同。利用網絡來學習,通過視頻講解、圖解、動畫等形式把技術動作細化,供體育類大學生一遍遍的模仿、揣摩,慢慢領悟動作精髓,正確的動作一旦形成,只要動作刺激出現,就能自動地完成一系列的反應過程,并表現出迅速、準確、協調、流暢、嫻熟的特點。技能增長的同時,學習技能的能力也會潛移默化的增長。
(三)學習策略的設計
網絡空間環境下學習可以為學習者設計并提供豐富的、多樣化的學習資源,設計多種網絡課程、學習單元、相關資源等,供學習者選擇,學習者可以根據愛好和需求選擇不同的課程進行學習,自己制定學習計劃、監控和調節策略來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不必依據線性的組織結構完成整門課程學習,而是可以自由選擇哪些內容需要學習,哪些內容需要多次學習,選擇怎樣的學習路徑,選擇一天之中的哪個時間段來學習,哪些內容需要測試,并根據測試的結果,自評學習成效,自主決定是否需要重新學習。網絡空間學習幫助學生及時自我監控、自我調節,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創造性及其培養
“為創造性而教”是當今教育界一句盛行的話。有研究表明,學校教育在個體創造性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但過分強調紀律、規范和標準答案、缺乏自由和開放氣氛,妨礙學生創造性地發展。而較為民主的學校氛圍,學習活動有一定的自由,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引發認知沖突,自行探索和發現知識,如BBS、聊天室、Email等;同樣有社會學家指出,社會文化也會影響學生創造性的發展,社會時事可以在以秒為計算的網絡傳播速度下送達至大家眼前,人人想法皆不同,個體的創造性就會得到張揚,創新性也會日益增強。網絡空間環境下具有的一定的開放性和自由性,為學習者的創造性的發展提供機會。
五、結語
在知識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下,僅僅擴充知識面是不夠的,更多的是需要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完成“終身教育”,融入到“學習型社會”中去。網絡空間環境下體育類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而是一個不斷積累、逐步提升的過程,正如宋代文學家朱熹在 《觀書有感》 中所寫:“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是知識的源頭,永不枯竭。我們要利用好網絡這一媒介為體育類大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有效支持,真正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緊跟時代的步伐,在未來社會的發展中成就自我。
參考文獻:
[1] 譚榮波.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J].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4.
[2] 劉永莉.淺析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J].文學界(理論版).2012(10).
[3] 周雅夫.現代體育類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學園.2010(7).
[4] 洪如霞.網絡環境下體育類大學生自主學習與傳統學習的差異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1(10).98-100.
[5] 石景玉.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能力及培養研究[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3).57-59.
[6] 殷際義.網絡環境下大學生體育技能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探析[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8,6(3):80-81.
[7] 呂生山.什么是自主學習[EB].2008.
[8] 周秀霞.網絡環境下培養體育類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索[J].科教文匯.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