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英
【摘 要】閱讀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學生對優秀文學作品的閱讀,以提升自身的文學修養,豐富知識內容,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增強識字認字的能力。對小學生加強閱讀能力培養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主要就是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加強自身的識字認字的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應該注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基于此,本文就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優化策略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小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但是,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夠僅限于此,還要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小學生可以自主閱讀、自主學習。閱讀能力的提升說明小學生的閱讀量也是比較大的,這樣就增強了小學生的識字認字能力、豐富知識內容、增強文學素養、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就成為了促進小學生提升自身修養的主要場所,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現狀
1.教師不夠重視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的意識還很模糊,對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很多教師只是讓學生對課文、詩詞等進行背誦或者是抄寫,這種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忽視對小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不能夠滿足小學生未來發展。這也是阻礙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2.閱讀教學開展的范圍比較窄
要想促使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對小學生的閱讀訓練就不能夠僅限于小學語文的教材中,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從多個方面來獲取更多的課外知識內容,并用此來當做對學生自身的教學,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內容,提升文學素養,增強小學生認字識字的能力。但是,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的狀況來說,很多教師認為小學生沒有必要培養其閱讀能力,或者是認為,閱讀可能會分散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還有就是學校沒有提供小學生良好的閱讀條件,導致小學生的閱讀范圍受到極大地限制,難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1]。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1.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針對小學生的閱讀教學來說,略讀是對文章粗略的閱讀,略讀的目的就是對文章進行主旨和內容把握住,然后再對文章的段落進行了解。精讀是學生對整篇文章的仔細研究,在學生對文章精讀時,要對文章進行全面的理解,理清思路,更準確掌握文章內容,加強對內容的理解。另外,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例如:學生在對文章進行閱讀時,讓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寫作順序、重點語句、主旨段落和不解之處等進行批注,并且要讓學生做好課堂筆記,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2]。
2.加強語文詞句的訓練
優美的詞語和文字組成一個句子,句子與句子的連接形成一個段落,幾個段落最終組成一篇文章,由此來講,詞句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對句子的組成加以正確指導,這樣才能夠將文章中的情感準確的表達出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對課文中的每一句話詳細講解,教師不能存在應付心理,教師應該在學生閱讀課文時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將與問題相關的句子在文中標出來,這樣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有助于幫助學生的理解,從而達到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和對課文理解能力的目的。
3.重視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
增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但能夠豐富閱讀內容,還能夠培養小學生獨立閱讀的習慣。增強小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可以對課堂中閱讀教學不足的方面加以彌補,開闊小學生的視野,豐富知識,促進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進一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3]。幫助學生分辨好書和壞書,引導學生多閱讀一些文章內容積極向上的文學作品,例如:歷史故事、少兒科普、童話寓言、和名人軼事等,指導學生可以將文中一些優美的句子、名人名言,或者是自己通過閱讀后得出的體驗和感受寫下來,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小學生的語文知識,還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這樣能夠促進小學生增長見識,在閱讀中尋找樂趣,更加了解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小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同時加強對小學生的語文詞句訓練,鼓勵小學生增加閱讀量,進行課外閱讀,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小學生自身的文化修養,還能夠提升我國整體的閱讀水平,因此,應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滕春友,余琴.從賽課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觀全國第八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課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4,03:44-50.
[2]林若男.改進小學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4:93-98.
[3]林燕娜.探尋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