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玲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最考驗學生的語文功底,但寫作也是學生最害怕的語文作業,尤其是農村中學生。怎樣幫助學生克服對作文的畏難情緒?這是作文教學的當務之急,也是寫作本文的目的。
【關鍵詞】模仿;激發興趣;不斷積累
作文是語文學習的終極運用,也是語文思維能力的體現,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是一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不斷積累、練習、提升的過程。幫助學生克服對作文的畏難情緒是老師提高學生作文能力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只有不害怕作文才能喜歡作文,才能提高作文能力,才能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本文就怎樣幫助學生克服對作文的畏難情緒談談本人的看法。
一、降低要求,從模仿寫作開始
恐懼是恐懼本身。學生害怕作文,有時只是害怕自己的恐懼。農村語文教學中,不妨降低寫作要求,從模仿同學的習作開始,逐漸形成根深蒂固的“寫作并不難”觀念。例如:在練習細節描寫時,一個學生習作中的打籃球動作細節描寫十分到位:“他一只腳矯健地向前一邁,后腳跟踮起,跟上腿的慣力,向前奮力一躍,如魚躍龍門,腰彎如弓,手拍向翻滾的籃球……”采用細化動作法,運用一系列動詞延長過程,具體寫出動作的過程。只要求其他學生模仿其采用一系列動詞寫籃球運動員即可,哪怕用了相同的個別動詞也行。由于是同一題材,降低要求,又是身邊的同齡人,學生很容易上手。當然,真正打動人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模仿,要讓學生掌握的是一種寫作方法,如細化動作法。以此再進行其他動作細節描寫訓練,讓學生舉一反三,學會遷移,自己創造,平時觀察積累的細節也就能鮮活地刻畫出來。
二、多管齊下,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毋庸置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寫作感興趣,并非易事。所以教師更應下大力氣花大功夫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1)摒棄功利化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這個時代拼爹拼媽都不如拼教育,但最終拼的是什么?是教育的理念。理念錯誤,任何努力都將徒勞。國家級初中語文學科骨干教師陳金缺老師說:“為了獲得高分,有些語文教師不僅不讓學生寫自己喜歡寫的題材,而且想方設法教學生如何應付考試,如何投機取巧,課堂上公開指導學生編寫故事,虛構情節,教師容忍學生在作文中說假話、寫假事、抒假情、談假感受。長期不良滲透熏陶之后,學生對作文寫作失去了本能的興趣和熱情,失去了本真的學生動力。”當我手不能寫我心時,學生的真情實感,就不能如山泉般流淌于字里行間,學生也就成了行尸走肉般的“代言人”,教師越苦口婆心地扭曲指導,學生越是南轅北轍,迷途忘返。當學生寫作時,技巧不是問題,字數不是問題,能我手寫我心,真情實感像滔滔不絕的長江水翻滾在日記本上、作文本上,這才是教師在教學理念上的最成功體現。
(2)善于發現,及時鼓勵,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教師,教師在學生的每一次口頭表達、練筆中,都要善于發現學生用得好的一句話、一個詞,哪怕是一個字。八年級上冊《小石潭記》教學過程中,潭中魚“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我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描繪出魚兒“似與游者相樂”的情景。一個女生以獨特的性別視角寫出魚兒開始的嬌羞躲閃,后來的調皮濺了“游者”一身水,教師及時鼓勵,放到多媒體展示臺上作為范文,學生嘗到片段練習的甜頭,有成就感,后來提筆習作更積極了。同樣是片段練習,另一男生寫汗水,有“手心里攢滿小水珠”,有“額頭沁出豆大的汗珠”,還有“汗水濕秀了后背的衣服”。我在片區公開課上大加贊賞,男生斗志昂揚,立馬又奮筆疾書。你想讓學生是什么樣,就告訴他——他是什么樣,這是賞識教育的真諦,也是教師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法寶。
三、以不斷積累制勝,豐富學生的材料庫
積累習慣是語文學習之本,語言積累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林格說“在行為心理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而現實中農村學生普遍閱讀量少,積累少,材料庫匱乏,寫文章像擠牙膏,懼怕作文,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認識“21天效應”,持之以恒積累。除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7-9年級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外,其他文章中也要挑選出精彩片段背誦,如魯迅《風箏》第一段,訓練學生的記憶能力。每日一言由學生輪流寫在黑板右側,全班學生當堂抄當堂背。授課中教師還要旁征博引,如教學劉大杰的《巴東三峽》,背熟酈道元的《三峽》,并找出二文的異同點,加深記憶。
農村初中學生的寫作水平各不相同,廣大教師孜孜不倦,各顯神通,首先要面對的仍是怎樣幫助學生克服對作文的畏難情緒問題。做好學生的心理建設,用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他們,才能首戰告捷,在作文成功路上越走越遠。當然,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它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研究的空間。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2]陳金缺.《怎樣教好語文》.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3]林格.《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