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美玲
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近年來一直處在瓶頸期,由于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所以教師教學的成就感也較低。本文提出進行好數學教學,首先要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在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同時,力爭把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數學教學 數學興趣 數學生活化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近年來一直處在瓶頸期,借著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春風,希望能給職業教育打上一劑強心針。教師們一方面要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識,拓展視野;另一方面要想方設法讓自己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筆者認為教學的重點應當放在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讓廣大學生能夠形成獨立思考,進行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問題和培養學生善于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教學中,筆者更多的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釋疑,使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數學的思維方法。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自主實踐才是最可行的。現以具體課堂教學與生活化教學相結合的理論為依據,在具體探索的過程中總結的心得體會進行論述。
一、數學生活化,數學興趣的培養很重要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想學習好數學,必須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經驗出發,樹立特定模型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的建模過程,參與到特定的數學活動當中,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夠獲得一些現實體驗,并且通過學生們的合作交流及自主探究,能夠將實際數學問題抽象化,將其變成數學模型,并要求學生能夠對此進行解釋和應用。”
在筆者從事中職數學教學的這些年中,筆者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筆者在不斷地探索如何使自己所教授的內容能夠更加生活化、用數學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又不能脫離現實邏輯。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與數學學習的生活化已經越來越被認同和關注,中職數學越來越傾向于生活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把生活數學與課堂理論教學聯系起來。
柏拉圖在《教育論》一書中曾經說過:“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里的。”現代教育學家也認為,“教育不是把外面的東西強迫給兒童或青年去接受,而是要使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發展”。
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廣大教師要能夠進行角色轉換,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換為能夠主宰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有能力幫助學生潛能的發揮,能夠創造條件促進學生有個性地、可持續地發展,爭取讓學生的主動地去學習。
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主動地發展,而不只是被動地學習,要讓學生有能力探究新知并不斷進取;要讓學生不斷充滿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能夠全心地投入到數學問題的學習當中;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1.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勝的課前導入,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進而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指數函數及其性質時,創設如下兩個問題情境。
一是讓1號學生準備2粒米,2號學生準備4粒米,3號學生準備6粒米,4號學生準備8粒米……請問35號學生需要準備多少粒米?
二是讓1號學生準備2粒米,2號學生準備4粒米,3號學生準備8粒米,4號學生準備16粒米……請問35號學生需要準備多少粒米?
根據以上兩個問題向學生提問,每位學生所準備的米數用y表示,每位學生的編號用x表示,那么y與x的關系如何表示呢?這兩個函數你熟悉嗎?會命名嗎?從而導入新課。
2.例題生活化,讓學生體驗和感受生活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曾經說過:“最好的一種教學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際經驗二者相互聯系的必要性,使學生們能夠養成一種態度,讓他們習慣于尋找這兩方面的交叉點和相互關系。”
因為那些能夠讓學生產生認同感或熟悉感的例題,才能讓學生認為有學習需要。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后,才能讓教學內容合情合理的引入,同時還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要使學生在學習中“活”起來,就首先要讓學習內容“活”起來,與學生的生活發生關聯,這樣才會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因此,筆者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發現,通過不斷地自我探索與總結,學生們會挖掘出許多現實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借助于這樣的平臺,學生們可以合理地運用他們已經積累了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感悟到所學的數學知識并不只是活躍在書本上,而是存在于廣大的現實生活中。
例題的生活化可以使學生真切地體驗到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從生活實踐中學生們會努力“尋找”到我們講授的數學模型,“聯系”到該數學模型能夠與哪些數學知識相關,真切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進而體會到數學的廣泛應用性。
在教學分段函數時,在學了分段函數的相關概念和性質后,筆者提出以買西瓜為例,西瓜的價格常常與重量相關。
例如這道題,有一個人去買西瓜,店主說“7斤以下,每斤1元;7斤以上10斤以下,每斤1.2元;10斤以上,每斤1.5元”。最后稱重時后店主說“一共13元5角,5角就不要了,給13元吧”。可這位顧客馬上說“店主啊,你不僅沒少要,反而還多要了”。這位狡猾的店主只好承認了錯誤,把多收的錢退還給了顧客。
這時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顧客是怎么知道的嗎?學生接觸到這道生活化的例題后都開始思考,大概思考了一分鐘的時間后,學生們就開始踴躍發表自己的想法,即若西瓜10斤以上,最少要15元,若西瓜10斤以下,最多不超過12元。
同樣還是在講授《分段函數》這一內容時,筆者還曾以自己的實際工資為例,讓學生們幫忙算一算每個月筆者要繳納多少稅費。
學生們非常積極踴躍地按照筆者給出的稅費計算公式:應納稅費=應發工資-四金(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和公積金)-起征點(3500元),很快就計算出了筆者每月應繳納的稅費。
通過這次實踐,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教學內容,而且還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法制教育滲透,使學生明確自己作為納稅人所肩負的巨大使命。
3.練習生活化,提高實踐能力
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有必要讓學生在數學應用以及生活實踐中使知識得以驗證,得以完善。我們的生活與數學密不可分,大到科學研究、國防建設;小到買、賣東西,房屋租賃,存錢、旅游,我們的生活與數學學習聯系很大。
學好數學能夠讓我們觀察世界的眼光及角度發生變化,學好數學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有趣。可見,數學在我們生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學好數學至關重要。
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終極目標就是“能夠運用所學數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常見的實際生活問題,把數學變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手段。”
因此,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作用于生活實際,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另一方面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練習也應體現生活化。
二、課堂氣氛活躍,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課堂氣氛需要教師精心組織與主動創設
課堂氣氛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人格發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管理者,良好的課堂氣氛的營造需要教師精心組織與主動創設。
2.良好的課堂氣氛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策略。成功的活躍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輕松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具體的教學中,筆者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然后共同質疑,補充形成例題。
筆者還會讓學生自主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學習空間和思考空間。學生的思維不再是受約束的,而是自由的、發散的,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體驗著作為發現者和創造者的歡樂,學習不再枯燥無味,而是他們樂于參與其中的一種有趣的活動了。
3.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筆者會利用現代科技在每一次教學過程中的能力測評階段,用問卷星這個軟件提前設置相關知識點的小測驗,學生們利用手機上微信,就可以進行知識點檢測。同時,筆者還可以借助軟件的分析能力來觀察學生們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
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扭轉了學生只會用手機上網的陋習。學生在課堂中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大家暢所欲言,創建了良好的教學氛圍。
三、小結
綜上所述,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因此,廣大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地創設條件,讓學生能夠有機會也有能力挖掘到生活中潛在的數學問題,爭取能夠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展示,讓學生們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運用數學這個工具解決實際問題,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只有讓學生們從思想上認識到了這一點,才能從真正意義上使學習數學這件事不成為學生們的思想負擔,才能更加從容地投入到學習中來,讓學生做實質意義上的學習主體,而不是形式上的主人。
(作者單位:天津市勞動保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