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丹
摘 要:本文闡述了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上的意義、步驟、實踐結果。表明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運用思維導圖這一方法,能有效促進技校生自我探索、自我調節,從而樹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觀、提高個人能力、促進人際交流,成為心理健康的技能人才。
關鍵詞:思維導圖 心理健康教育 技校生
隨著技工院校教學改革的深入,專業課程已形成“工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但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卻仍停留在偏重知識灌輸、學生被動學習的層面上。因此,如何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能主動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自我調節心理狀態,成為一名心理健康的技能人,就需要教育者巧妙設計教學過程,合理運用教學方法,使其自省其身、改其所為。思維導圖是一個既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鍛煉其思維能力,又能改善課堂教學的好方法。
一、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運用思維導圖的意義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人Tony Buzan開創的,是一種筆記方法或學習的方法。這種發散性思維的表達深受人們青睞,故被廣泛用于教育、企業、家庭等多個領域,而將其引入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具有重大意義。
1.有利于技校生主動建構個人心理觀
建構主義理論提倡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學習者自身通過新舊知識經驗反復和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建構而成,表明了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而是建構的過程。個人心理觀的建構是在分析案例、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對新知識、自身原有觀念進行改造或重組的一個過程。思維導圖的自身結構特點為學生提供了知識選擇和建構的條件,能將建構的結果呈于紙上,進一步理清其知識結構、思維觀念,使學習變得更為有效。因此,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不僅能激發學生對自己內心世界探索的興趣,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構建健康、適應社會需求的心理觀。
2.有利于提高技校生的智商
在心理學中,把智力定義為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想象、思考、判斷等。因此,當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得到提高,智商也就隨之提高。
思維導圖具有色彩鮮艷、使用自己熟悉的關鍵詞、全程自己做主等特點,調動全身的感官參與記憶,使記憶所需掌握的知識成為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人們需要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特圖形。而在創造的過程中,就需運用“想象”這一心理過程,同時還需聯想到兩個分支之間的聯系點。構建思維導圖就是發散一個點,再發散一個點的過程,可以將新學知識和已有經驗進行很好的遷移,從中發現彼此的聯系,形成一個更大的知識體系網絡。因此在課堂學習中運用思維導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智商,促進其更好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同時,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掌握這一學習方法后,能運用于專業課程的學習。
3.有利于加強師生關系、生生的交流
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討論如何繪制導圖,確定關鍵詞,匯報討論結果等;在遇到困難時,及時與教師進行面對面、一對一的交流,改變以往教師單方面傳輸知識的狀況,增進師生關系的交流。
二、思維導圖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的運用步驟
1.教師介紹思維導圖的相關內容
教師在開學的第一周,都會介紹本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意義、學習方法,即解決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這三大問題。此時,教師應具體介紹與學生以往學習方法不同的思維導圖法,使學生了解思維導圖的有關理論知識和使用技巧,及其在教學過程和自我成長中所起的作用,以便從心理上接受且樂于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
2.教師示范思維導圖的繪制
教師在進行新課講授時,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板書,使學生清楚掌握思維導圖繪制的步驟:先將關鍵詞(如課題、要解決的問題)寫在紙張的中央,并畫上與關鍵詞相關的圖案,然后在2點鐘方向,引申出一個分支(用曲線繪制),寫出關鍵詞。
教師還可在板書的過程中,采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在書本上找到相關內容,并提取關鍵詞,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繪制思維導圖的思路,為后續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做好準備。
3.教師布置繪制思維導圖的任務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設計相應的任務,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設計的任務主要包括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心理困惑及其表現、原因、解決方法、預防措施;對照教材內容,以自我為剖析對象,進行地毯式分析;整理思路,理清某個問題等。教師在布置任務時,一定要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繪制思維導圖的個性化和創新性,同時要鼓勵學生完成相應任務。繪制完畢后,學生根據繪制出來的思維導圖,根據關鍵詞,匯報本組討論結果。
4.教師點評思維導圖的繪制
教師在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要巡視課堂,并記錄每組學生的表現,特別是一些細節,以便指出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另外,教師需記錄學生的匯報情況,按照評分表客觀地給出分數,并指出好的和不足的地方。
三、思維導圖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的應用實踐
1.在心理案例分析上的運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上,運用最多的就是案例教學法,即要求學生對心理案例進行分析,探索案例中的人物出現了什么心理困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理困惑,該如何幫助其解決心理困惑,如何預防這樣的心理困惑等。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按部就班地與學生一一進行討論、講解;引入思維導圖后,教師可以把課堂交給學生,在共同研討出案例中的人物有何心理困惑后,學生分組討論其表現、原因、解決辦法、預防措施,并繪制出思維導圖,再按照思維導圖將小組討論結果匯報給全班同學聽。
2.在個人心理問題上的運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解決自身心理問題、預防心理疾病是重點之一,因此要求學生以自身為例,深度挖掘自己內心,認清自己,客觀評價自己的行為,從而改進自己的學習、生活狀況,促進自身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只是將條條框框的標準一一分析給學生聽;引入思維導圖后,學生對照標準,填寫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關鍵詞,并促使自己進行內心獨白,改變自我。如講授“認識自我”這一課時,要求學生根據生理我、心理我、理想我來繪制專屬自己的思維導圖,并畫出自己的努力方向。
3.在心理課程回顧上的運用
任何科目在期末都需要進行復習,而復習功課最好的方法就是繪制思維導圖。因此在最后一次課上,教師要求學生繪制一張概括本學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思維導圖,則可幫助學生理清本學期學習了心理健康的哪些方面、自己在這些方面做得如何、是否能很好地調節自己的心態。當然,不少學生也將此方法運用于專業課的學習、復習上,效果不錯。
四、小結
通過一個學期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班級的凝聚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時,學生能分析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幫助朋友分析心理困惑,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心理問題,從某種程度上減輕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壓力,減輕了心理輔導教師的工作量。當然,在教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還是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部分學生不太愿意參與討論,部分學生不太會畫畫等,故教師需不斷地鼓勵和指導學生。
參考文獻:
[1]宋靜.思想政治課中思維導圖應用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邵佩華.應用文寫作的思維導圖式教學探析[J].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7).
(作者單位:河源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