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三年級;手型;步型;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6-0068-02
一、設計思路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追求“常態性、有效率、有生成、有待完善的”課的平實過程,通過多種學練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能力投入的武術教學場,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武術的興趣。
二、課時計劃
【點評】:剛剛出臺的《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27號)在基本原則部分對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堅持培養興趣與提高技能相促進。遵循教育和體育規律,以興趣為引導,注重因材施教和快樂參與,重視運動技能培養,逐步提高運動水平,為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奠定基礎。”這為下一階段體育課指明了方向。本期刊出的教學設計,在這個方向上已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陳紅老師利用游戲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同時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將各種輔助練習童趣化,如“小海獅、小板凳、大花籃、小花籃”,循序漸進,層層遞進,逐步引導激勵學生完成仰臥推起成橋。
周建光老師將投擲與游戲結合,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例如用雨傘來當作“飛碟”讓孩子們“打飛碟”,這一別致而醒目的標志靶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孩子們十分興奮。在拓展練習過程中,運用了一個槍林彈雨的游戲,更是把課堂氛圍提到了高潮,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王永波老師則利用“萊格爾跑”音樂引發學生注意力,精心設計了不同距離、多種形式、相互競賽的手段與方法,創設活躍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較好地完成預期目標。
俞向陽老師利用拳的對對碰、掌的搶答報名稱、勾不動等小游戲,讓學生學有所樂,樂中有獲。在學完手型和步型之后,用改編過的木頭人游戲“功夫秀”,讓學生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我想更多的老師已經走上探索的道路,讓我們一起努力。 (江蘇南通/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