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琴
【摘要】幼兒教育主要是指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其主要任務是使兒童身心獲得正常發展,為進入小學學習做好準備。幼兒教育不僅要求教師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懂得研究幼兒的心理,懂得如何與他們交流,引導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所以,幼兒教育方法的創新與發展對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幼兒教育;教師引導;自主學習;趣味性教學
幼兒年齡雖低,但所需要學習的東西卻非常多,而且3-6歲的孩子心智發育尚不完全,其理解能力較青少年差很多,因此需要幼兒教育工作者平時多研究積累幼兒教育的經驗。在平常的實踐中,探索幼兒心理,反復實踐,爭取激發幼兒最大的學習潛能,筆者對此有以下看法。
一、游戲教學法
玩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是孩童時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幼兒因年齡太小而沒有學習的概念,因此,幼兒園老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的特點和其權利,順應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展開各方面的學習,充分認識了解每一位幼兒的學習發展,關注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作為從事幼教的工作者,我一直將游戲貫穿于幼兒的學習生活中,通過開展音樂、美術、思想品德、數學等各方面的娛樂活動,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既達到了教學目標,又開發提升了幼兒智力,使每一位幼兒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和提高。以下是具體的游戲教學方法。
1、情景表演
研究表明,幼兒的模仿能力高于成年人許多,情景表演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在幼兒平常學習中使用情景再現,制造不同的場景,讓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置身其中,親身感受,從而幫助幼兒理解學習內容。情景教學貼近幼兒生活,能夠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讓幼兒在玩耍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收到老師的教學內容,使得孩子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收獲知識。情景表演的前提是要有一個情景,因此幼兒工作者應首先給幼兒設定一個場景,同時為幼兒準備好該情景需要的道具材料。
2、戶外活動
孩子都愛玩游戲,尤其愛玩戶外游戲,戶外是一片廣闊的天地,也是幼兒學習的一個很好的場所。在戶外,沒有學校制度的約束,孩子們能更好的釋放個性,展現自己,在幼兒與大自然的親身接觸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試著將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到戶外,多發現、多實踐、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各項戶外活動。戶外游戲要秉持親近自然開放自主的原則,像《小動物找家》《老鷹抓小雞》《拔蘿卜》等類似的游戲,既能傳授學生知識,又能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讓幼兒在親近大自然的環境中放松身心快樂學習。
3、做手工
手工制作是對幼兒整體綜合能力水平的提高,手工不僅考驗了幼兒的想象力,還考驗了幼兒的肢體協調性及其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如果幼兒能堅持自己做完,不僅展現了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也是孩子毅力強的一個表現。制作手工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創造力,還能提高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最主要的是讓幼兒在娛樂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為幼兒平常的學習增添色彩。
另外,教師也可倡導幼兒分成小組、團隊一起做手工,既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能提高幼兒團結合作、分工合作的能力,等幼兒手工結束時,無論手工成功與否,都體現了孩子做事的恒心和毅力,因此教師應該給予贊揚和肯定,讓幼兒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展示給其他小朋友看,如此也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與榮譽感。
二、教師引導式教學
幼兒時期是孩子品德思想能力形成的最佳時期,且處在身心迅速生長發育和發展的時期,各方面的機能都不成熟,認知能力比較差,因此需要幼兒工作者引導式教學。知名學者曾說:我們的目的不在于讓學生都達到相同的水平,作為一名教育者,應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幫助他們創新思考。同時,我們應該牢記:老師的存在不只是為了教給學生知識,而是為了讓他們自己具備學習得能力。在教育幼兒時,讓他們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單單注重灌輸給幼兒各種各樣的知識。因此幼兒園老師應當采取各種方法,努力探索引導幼兒學習的有效方法,讓幼兒盡快實現自主學習。
三、趣味性教學
興趣對幼兒的學習來說至關重要,老師在向幼兒傳授知識之前,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幼兒算術時,十以內的加減法,老師可在上課前把小朋友分成若干組,每個組發若干糖果,引導他們把其中的幾顆糖果拿出來,然后數一下還剩下多少糖果,這是減法的練習。同樣,可以讓兩組小朋友的糖果合在一起,然后大家一起數合并后的糖果有多少顆,這便是加法的練習。最后老師便可自然而然地將重點轉移到今天的課堂教學內容上來,幼兒在剛才的糖果游戲之后,對算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注意力就會很快集中,有利于幼兒更好的理解學習內容,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當今教育日趨發展,對教師的能力及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面對幼兒這一群體,老師的任務顯得愈加繁重。幼兒教師對幼兒自主學習概念、可能性、特征影響等方面的認知要逐步深化。認真貫徹游戲教學,引導教學和趣味性教學,為幼兒創造獨立開放的學習空間,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