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麗 李弘洋 吳霞



【摘 要】文中通過兩個典型案例,剖析線上線下翻轉課堂在《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課程中如何靈活應用,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得到全方位的個性培養。結合BB網絡教學平臺和QQ群可以實時協助課前和課后學生的疑難問題解答,真正幫助學生將“知識”內化為“能力”,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翻轉課堂 《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 BB網絡教學平臺 QQ群
《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課程是電類學科方向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實驗課,既是學習后續課程的先導課程,也是學生畢業后從事電類等工作的基礎[1]。近幾年我們對該實驗課程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教改,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2014年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榮譽稱號。為了使該課程辦得更加出色,跟外校接軌,甚至跟世界接軌,我們進行了翻轉課堂的探索與實踐。通過一年的摸索,在《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課程中慢慢找到了一種比較適合普通院校的翻轉課堂模式。下面詳細介紹翻轉課堂的定義、必備條件,并通過兩個實驗項目說明如何進行翻轉的典型案例及翻轉課堂運行的注意事項,與同行一起分享和共勉。
一、翻轉課堂的定義
翻轉課堂也可以稱為翻轉教室,但已經不是一個教與學的物理空間概念,而是屬于翻轉教學里的一種方法。所謂翻轉課堂,即將教學的時間與空間進行翻轉。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在學校授課,課堂之外完成作業。隨著網絡學習平臺的興起,學生可以利用教學短片在家自學基礎知識,用自己的速度吸收,暫停或倒轉都不會被禁止,因此吸收效率較好。而到了課堂,利用學生與老師聚在一起的機會,把所謂的作業或問題變成活動,通過分組,對較有變化、困難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不論學習速度較快或較慢的同學,都能在課堂中擁有更多的主動權。較慢的同學有更多問問題的機會,而較快的同學除了可以在先處理完課堂內容后進行自學外,也可以通過“教別人”進行最高效的學習。
二、《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實施翻轉課堂學習的必備條件
我校的《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課程一般分為14個實驗項目進行,有70%的實驗項目是設計綜合性實驗。要進行翻轉必備的條件是視頻、課件和提供一個師生互動的平臺。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通過一年的精心準備和努力,配合新教材和新儀器(2014年9月全部更新換代)重新拍攝了全部實驗項目的視頻和更新了所有實驗項目的課件,利用BB網絡教學平臺和QQ群很好地進行線上線下的銜接。特別是2015年9月北京畢博公司將BB平臺研發增添了“移動學習”的功能,也就是說在手機上實時能看到老師BB平臺中的內容如課程視頻、課件、預習提示、報告反饋、在線測試、課外科技、學習論壇和通知等等,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和為進行翻轉課堂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三、《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實驗[2]翻轉案例詳解
(一)RLC串聯諧振電路的研究(以提問的方式展開)
首先,讓同學們觀看視頻或課件,做好預習報告,在報告中一定要描述做實驗時特別要注意的事項。
其次,進實驗室后老師不再講述原理,而是直接進入提問環節(以搶答方式)。以下是老師做的PPT內容(如圖1所示):
當完成提問環節后(教師在提問環節也會重點描述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簡述原理),開始進行實戰,最后以小組成員完成的順序評定最終的成績(計算在平時成績中)。
在實戰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學生之間的程度差異還是很大的[3],總有些學生(當然是少數)不會自覺做好預習準備,其實他們在提問環節上根本不懂,學校要求學生是1人/組。這時就需要老師和同組學員跟那些不太自覺的同學進行溝通,對他們進行輔導,多次后學生也會覺得不好意思,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跟著你的節拍,很自覺地做好預習準備,且很期待下一次的實驗項目翻轉。這樣學生們就會完全進入角色,由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且是帶著思考和興趣學,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關系。課前和課后遇到問題,可通過BB平臺和QQ群,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提問,及時解決疑難問題。
(二)運放線性應用(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
整個實驗過程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就起到布置任務和驗收的作用。當然,選定的實驗項目一定要有挑戰性,實驗項目的設計方案可實現多樣化。
以下是老師布置的任務的PPT內容(如圖2所示):
每個小組分工比較明確,按照“設計方案→到Multisim仿真→PPT制作→演講→實戰”5個環節進行行,一環套一環,一點都不能馬虎。最后由學生自己相互評出最佳方案、最佳PPT和最佳演講;經老師驗收評定出小組完成實戰成績的排序,最終根據以上各部分的成績評定出最佳團隊獎(計算在平時成績中)。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不少,特別對90后學生缺乏的團隊協作精神給予了彌補[4]。且學生為了設計出不同的方案,群策群力。例如13機電1班一共分6個小組進行,當我們看到6個小組的方案都不一樣,是何等的喜悅。學生在課程總結中這樣描述:通過《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課程的學習,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這其中,有同學們辛勤付出的汗水,有團隊合作的力量,當然,必不可少的是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建議。看到這些話,老師平時的付出和辛苦跟學生的進步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四、《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課程調查問卷對翻轉課堂的認可
團隊在2014~2015學年第二學期的13電子1班和(2015~2016)學年第一學期的13光電2班和13機電1班先后進行了翻轉課堂嘗試,期末進行了問卷調查,如表1所示。從問卷調查統計表中的數據反映出翻轉課堂相當受學生的歡迎。學生的評價一次比一次好。13電子1班進行翻轉課堂嘗試的時候,視頻和課件都是舊版本;而當13機電1班和13光電2班進行翻轉時,視頻和課件都是新拍攝和新制作的,加上教師們有了第一次翻轉的經驗,對翻轉模式加以改進。從表1中可以看出13機電1班和13光電2班非常滿意度的比例遠遠高于13電子1班。通過翻轉課堂的學習,學生在探究性、主動性和互動性三方面均有大大的提升,完全區別于以往的“通識教育”。
五、《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實驗實施翻轉課堂的注意事項
特別提醒同行,經過一年翻轉課堂的嘗試,我們課題組成員一致認為一定要把班級分成小組的形式進行,其中成員一定要好中差搭配,不能讓學生自己隨意組織,每次翻轉后及時在BB平臺上公布成績,以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
另外,翻轉的個數不宜過多,13電子1班對14個實驗項目的大多數進行翻轉,一個學期運行下來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們也看到學生在課程總結中這樣描述:“翻轉課堂”也有弊端,那些主動性不夠強的同學跟不上老師的進度,從而磨滅了學習的積極性;課前預習需要花太多的時間;有些同學基礎薄弱,每次做到最后還是不知所措。
基于以上原因,第二次翻轉我們就特別留意,翻轉的實驗項目個數根據班級運行的情況而定,因不同專業的學生對《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課程的理解和喜愛程度不同,翻轉的個數一定要因班而宜。從表1數據中可看出,13電子1班對翻轉的比例未進行調查,而13光電2班和13機電1班對翻轉的比例在1/3和1/2之間,過多翻轉反而給學生的壓力太大。第二次翻轉我們認為還是比較滿意的,期末考試不及格率為0%,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六、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實驗課程不斷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改革無止境,深化改革將是高校實驗課程改革的新常態。《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課程通過翻轉課堂的運行,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忱,提供給學生更多主動學習的機會與互動,使學生在學習上變得更獨立,更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成為更主動的學習者。我們課題組成員將一如既往地將翻轉課堂進行下去,為不斷提高教學效果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沈小麗,潘蘭芳,吳霞,等.《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課程提高教學效果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1(21):134-135.
[2]吳霞,沈小麗,李敏.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3]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04):46-51.
[4]沈小麗,李弘洋,潘蘭芳.基于“90后”大學生個性特征的實驗課程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02):182-184,198.